解讀中國小品

時間:2024-07-04 10:43:11 對外漢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解讀中國小品

  導語:小品,就是小的藝術品。自漢朝以來,許多文人一時興會所至,偶書于筆之作品,皆可稱之小品文也。下面是一篇講解小品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小品這個藝術形式是春節聯歡晚會所誕生的新型藝術表現形式,陳佩斯、朱時茂所表演的小品《吃面條》為春晚歷史上的第一個小品,從此,陳佩斯和朱時茂開創了中國小品的先河,堪稱一絕。

  當代小品通過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近20年的推廣,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成為觀眾喜聞樂見的一個藝術形式。

  編輯本段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異同

  簡介

  小品與相聲不同,前者為新的藝術表現形式而后者則是中國傳統藝術。小品和相聲在表現形式上有非常大的不同。小品開始后演員可以隨意走動但相聲卻不然,但是相聲卻可以通過語氣、固定位置的肢體語言表達笑料。

  值得一提的是,姜昆、馬季等著名演員并非小品演員而是相聲演員。馮鞏同時是相聲演員,于傳統相聲演員不同的是,馮鞏所表演的相聲大多為泛相相聲。

  不同之處

  小品與相聲、話劇、折子戲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在于: 相聲一般也有小品短小的特點、幽默風趣的特點,以及其它一些共同的特點,但不同點在于:相聲是“說學逗唱”,重在“說”,一般不用道具,不化裝;而小品不僅用道具,要化裝,而且重在“演”,通過表演取得效果。說的多演的少,容易使人視為相聲;光演不說,成了啞劇。

  相同點

  小品與話劇、折子戲的的相同點是: 在形式上,短小,情節不復雜,都具有“戲劇”性或“喜劇”性;區別在于:在內容上,話劇、戲劇的內涵豐富,時空較長,說教成分較多,思想性突出,有的看后給人以沉重的感覺、悲壯的感覺,甚至催人淚下。而小品則不必有較多的內涵和思想性,只要將具體事物的“一面”表現得活靈活現即可。不少觀眾反映,小品不歡迎眼淚,只歡迎逗笑,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說戲劇是社會生活的一幅畫面或鏡子,小品則是一幅漫畫,是一個“哈哈鏡”。它的特點是用“笑”和夸張的語言反映事物、折射事物;如果說戲劇是以劇情和腳色的臺詞直接感染人,使人們受到正面教育的話,小品則既不屬正面教育,也不屬反面教育,它是用一種“啟發式”的形象思維激活人的感官,使人們從笑中受到感悟。

【解讀中國小品】相關文章: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解讀「最新」07-27

中國保健協會解讀:大健康產業的機遇08-10

小品《教育》劇本06-24

中國學生留學愛爾蘭前景解讀10-19

有關中國游戲直播行業鏈的解讀07-28

2017最新中國社會工作解讀10-25

五方面解讀中國VR游戲市場09-20

五方面解讀中國VR游戲市場09-26

中國國際學校發展現狀及趨勢解讀08-13

2024表演小品的技巧07-10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一级欧美精片一区二区三区 | 香蕉对碰碰97级久久久 |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 |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尤物 | 天天爽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