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應急預案

時間:2024-12-16 15:12:19 應急預案 我要投稿

廢物應急預案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在自己預料之中的事件,為了控制事故的發展勢態,常常要提前編制一份優秀的應急預案。你知道什么樣的應急預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廢物應急預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廢物應急預案

廢物應急預案1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發生的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及其他突發事件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指導和規范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后的應急處理工作,提高應對能力,建立統一指揮、職責明確、運轉有序、反應迅速、處置有力、依法規范、依靠科學的應急處置體系,最大限度地減少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對公眾健康和國家財產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正常秩序,特制訂本預案。

  1、工作原則

  預防為主,規范管理;科學應對,分級負責。

  2、成立醫療廢物處置領導小組,

  負責本單位發生醫療廢物處置突發事件的.緊急處理。

  3、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法定代表人為第一責任人,切實履行職責,確保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

  4、根據醫療廢物

  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及機構內處置過程中所需要的專業技術、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和緊急處理知識等,制定工作人員的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采取有

  效措施,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

  5、發現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當立即向縣衛生局、環保局報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通報。

  6、應急處置

  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對致

  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求援;同時向縣衛生局、環保局報告,并向可能受

  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通報。應當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1)、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2)、組織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

  (3)、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它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

  (4)、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置,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5)、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6)、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進行工作。處理工作結束后,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的發生。(7)、水源污染如發生水源污染,立即向環保局報告,組織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

  (8)、加強檢查,確保措施落實要依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定期、不定期組織人員對本單位醫療廢物管理各項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9)、要對所轄區域的村衛生室醫療廢物管理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并同時上報。接受縣衛生監督所對本轄區醫療機構醫療廢

  物處置、消毒、疫情報告及預防控制等工作的衛生監督和執法稽查。

  (10)、做好物質儲備,保障經費要合理安排應急工作經費,做好各類應急物資儲備,包括防護用品、消殺藥械等物資。

  靖安中心衛生院

廢物應急預案2

醫療廢物泄露應急預案演練腳本

  場景描述:

  某醫院,一名護士在處理醫療廢物時不小心翻倒了一個裝有感染性廢物的垃圾箱,導致垃圾箱內的廢物散落了出來。護士趕緊報告醫院衛生管理部門,并啟動了醫院的應急預案,衛生管理部門通知相關人員前往現場處理。

  人員分工:

  1.衛生管理部門負責人:負責指揮現場應急處置工作,協調各部門和人員的職責分工,落實醫療廢物處置工作。

  2.現場指揮員:根據指揮部署,現場指揮各項救援行動。

  3.消防人員:協助衛生管理部門進行現場處置工作,確保現場安全。

  4.環保人員:負責協調醫院與環保部門事宜,防止疫情擴散。

  5.醫務人員:負責救治因廢物泄露受傷的工作人員,協助消毒工作。

  6.保安人員:維護現場秩序,防止外來人員闖入,保障現場安全。

  行動流程:

  1.衛生管理部門負責人第一時間前往現場,進行現場勘查。

  2.對現場進行隔離和封鎖,防止疫情擴散。

  3.衛生管理部門負責人指揮醫務人員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

  4.消防人員進行難以清理的廢物處理工作,保護環境。

  5.衛生管理部門負責人組織環保人員到現場進行衛生防疫工作。

  6.保安人員維護現場秩序,防止人員闖入。

  7.衛生管理部門負責人對醫院應急預案進行總結,查看其中的不足之處并及時改進。

  具體操作流程:

  1.衛生管理部門負責人與現場指揮員商討行動計劃,將應急預案實施所需的人員和物資盡快調配到現場。

  2.消防人員穿好消防服,帶上噴霧器和其他必要設備,進入現場對感染性廢物進行清理和處理。

  3.醫務人員根據受傷情況進行及時處理和救治工作。

  4.環保人員帶上相關設備進行衛生清理和消毒。

  5.保安人員在現場設置封鎖線,維護現場秩序。

  6.衛生管理部門負責人核查應急設備是否能夠正常使用,并及時向醫院領導通報應急事件的處理情況。

  7.對醫院應急預案進行總結,查看其中的不足之處并及時改進。

  應急預案實施具有嚴重性和復雜性,各部門應該認真落實應急預案,受過相應的培訓和考核。平時應當加強應急演練和培訓,落實應急預案。在這種情況下,醫院管理部門要盡快指揮現場救援,及時進行隔離、封鎖和衛生清理,確保人員的`安全和環境的無害化。同時,也應當對整個事件進行及時總結和歸納,為今后的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廢物應急預案3

  一、總則

  為了切實做好我院醫療廢物的管理工作,防止醫療廢物的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的發生,保障醫務人員及病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二、組織機構與職責分工

  1、成立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應急領導小組(名單見附件一)

  職責:

  ①嚴格遵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執行,對全院的醫療廢物進行規范化管理。

  ②收集、匯總、分析有關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發生的信息,提出緊急處理措施,進行現場處理,并及時向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匯報。

  ③配合上級部門對醫療廢物進行檢測及調查。

  2、成立應急處置工作隊(名單見附件二)

  職責:

  ①負責全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發生時的出場處置。

  ②及時向醫院醫療廢物、廢水管理領導小組匯報現場處置情況。

  三、技術保障和后勤保障

  1、技術保障:醫院所有人員(包括院領導、中層干部、醫務人員、行政后勤人員、臨時工)認真學習《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保證醫療廢物管理落實到位。

  2、后勤保障:醫院保障提供醫療廢物管理所需的工作經費,配齊所需的消毒藥品及器械設備,保證年需物資的供應。

  四、現場處置

  醫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領導小組接到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發生通知后立即提出緊急處理措施,并安排應急隊進入現場進行處置。

  五、緊急處理措施

  1、確定流失、泄漏和擴散的'醫療廢物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并在規定時間內向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2、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它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

  3、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物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無害化處理,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六、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發生處理工作的評估

  領導小組對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發生處理過程及結果進行評估,總結經驗與教訓,提出意見和建議,防止類似事件發生。

廢物應急預案4

  為進一步做好醫療廢物的管理,避免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件導致人身傷害和社會危害,根據《醫療廢物處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在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時,應當采取應急控制措施,做到早報告、早處理,減少或防止污染擴散。

  一、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件時當事人員應立即報告分管院長,并通知醫院防保等有關人員到達現場協助對污染區進行保護性封鎖,嚴格控制無關人員出入污染區,避免造成污染擴散和周圍人員傷害。

  二、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相關人員對污染現場進行封鎖,做好防護,并迅速組織人員對溢出、散落的醫療廢物迅速進行收集、清理,對污染地點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盡可能減少污染擴散,保護好周圍人群。

  三、對溢出、散落的醫療垃圾迅速進行收集、清理和消毒處理,同時根據污染情況,采取安全有效的.處理方法進行場地消毒。消毒工作應由污染較輕區域向污染較重的區域進行,待徹底清潔和消毒后,再對清掃工具進行消毒。

  四、清理人員在進行清理工作時,必須穿戴防護服、手套、口罩等防護用品。清理工作結束后,用品和用具必須進行消毒處理。

  五、如果在處理過程中,清理人員的身體不慎受到傷害,應及時按照職業防護應急處理流程進行緊急處理。

  六、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按國務院頒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衛生部頒布的《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在48小時內上報衛生局及環保局等有關上級主管部門。

  七、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4小時內向衛生局、環保局報告,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病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八、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環境污染事故時,由感染管理科協同相關部門及時對事件進行調查分析,確定事故性質,明確責任人應承擔的責任,并按相關制度追究其事故責任,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并寫出總結報告。

廢物應急預案5

  一、目的

  及時準確應對可能發生的危險廢物災害事故,迅速、有效地組織實施和救援,防止事故蔓延、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危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二、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危險廢物處臵過程中發生一般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及一般以上事故的前期處置工作。

  三、危險廢物概況

  (一)油漆渣

  來源:涂裝部噴涂現場。

  特性及危害:為油漆噴涂的產物,主要含苯、二甲苯。

  對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深度時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短期大量吸入本品可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四肢無力,嚴重時抽搐或暈倒;長期接觸可致神精衰弱綜合癥。吸入中毒者,應迅速將患者移至空氣清新地點,有昏迷抽搐者,保持呼吸道的通暢,由專人護送醫院救治。

  安全處理措施:用鐵桶密封包裝,委托相關資質方合法處置。

  (二)廢油

  來源:機械加工

  特性及危害:有毒、可燃。

  接觸后對皮膚無明顯危害;泄漏對土壤有害。

  安全處理措施:密封包裝,委托相關資質方合法處置。

  四、預案啟動的條件

  凡本公司內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危險廢物事故,立即啟動本應急預案。

  1、危險廢物重大危險源發生爆炸、燃燒事故;

  2、有毒氣體、易燃易爆氣體和其它危險化學品發生大量泄漏,已危急或即將危急到公共安全;

  3、其它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影響與不良后果的。

  五、預案終止條件

  危險廢物事故發生地人員或遇險對象已脫離危險,危險廢物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導致的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

  六、應急救援的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2、統一指揮、分級負責;

  3、確保人員安全的情況下,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參與事故救援工作。

  七、組織機構與職責

  (一)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xxx、xx、xxx

  (手機 )

  (手機 )

  (手機 )

  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公司車間辦公室

  (二)應急救援領導組職責

  1、貫徹執行有關危險廢物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的措施。

  2、組織訓練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隊伍和事故重點區域有關單位開展聯防救援工作。

  3、對員工進行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知識的普及和環保教育工作。

  4、檢查督促并切實作好危險廢物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5、會同有關部門監督事故應急救援的`設備、器材、物資的管理和使用。

  6、組織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

  7、對事故進行調查、分析、處理,提出整改意見并及時將事故匯報、通報。

  (三)應急救援小組成員職責和分工發生危險廢物事故時,由領導組組長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組長不在時,由副組長組織指揮實施),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

  1、組長:應急救援全過程的總指揮。

  2、副組長:協助組長負責應急救援過程中具體指揮工作。

  3、成員:負責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以防事態擴大,服從組長、副組長統一調配。

  八、環境意外事故防范措施:

  意外事故:主要是皮膚接觸、眼睛接觸、誤食,以及發生泄漏、火災;

  (一)意外事故的應急處理措施:

  1、吸入:如果大量吸入,立即轉移到新鮮空氣充足的地方;

  2、吞食: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催吐,不要給意識不清的人吃東西;

  3、皮膚接觸:如果接觸,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

  4、眼睛接觸:如果眼睛接觸,立即用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

  5、泄漏應急處理:泄漏處理一般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處理兩大部分。

  A、在發生泄漏時,首先熄滅所有明火,隔絕一切火源,防止發生燃燒和爆炸;

  B、現場處理人員必須佩戴防毒面具及符合要求的防護用品;嚴

  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使用水槍掩護;

  C、現場用沙土圍堤,回收物料,避免流入下水道等密閉系統;

  D、不得用水沖洗地面,防止污染區域擴大;

  E、可通過控制泄漏源來消除危廢品的溢出或泄漏;

  F、現場泄漏物及時進行覆蓋、收容、稀釋處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處理,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

  (二)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

  1、事故防范措施

  環保人員按時巡回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事故應急措施

  必要情況下啟動應急預案。

  九、應急預案

  (一)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

  及時控制危險廢物事故造成的危險源,防止事故的繼續擴展;拯救受害人員;指導員工防護,組織員工撤離,并做好現場清理工作。

  (二)應急救援組織與響應

  1、先期處置

  危險廢物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或現場人員應保持冷靜,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組織自救,進行先期處臵,能處理的先進行處理,并嚴格保護事故現場。

  2、啟動預案

  由事發單位負責人向應急救援小組報告,由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現場指揮人員和救援人員迅速到達規定崗位,采取相應的救援、控制措施。

  3、救援程序

  3.1設置警戒區域。

  指揮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了解現場情況及事故性質,確定警戒區域和事故控制具體實施方案,布置各救援小組任務。

  對現場進行封閉,根據危廢品的泄漏擴散情況或火焰輻射所涉及到的范圍建立警戒區,并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干道上實行交通管制。警戒區域的邊界應設警示標志并有專人警戒。除消防、應急處理人員以及必須堅守崗位人員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泄漏溢出的危廢品為易燃品時,區域內嚴禁火種。

  3.2組織緊急疏散。

  各救援小組到達現場后,應服從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迅速將警戒區及污染區內與事故應急處理無關的人員撤離,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有關規定,緊急疏散時應注意,根據需要攜帶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按各自分工開展搶險救援工作。

  應向上風口方向轉移;

  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域,并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處滯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區域或著火區域。為使疏散工作順利進行處理現場至少應有兩個暢通無阻的出口,并有明顯標志。

  3.3事故得到控制后,對現場進行清理,由相關單位組織對事故進行調查工作。

  4、現場指揮

  現場指揮長負責指揮所有參與搶險救援人員,統一指揮現場各救援小組的應急處臵工作,及時向指揮中心報告事故災難的事態發展和救援情況。

  5、救援現場工作要求

  5.1現場各救援隊伍間保持良好的通訊聯絡。

  5.2救援車輛應服從現場指揮長的調度,并按要求行駛和停放。

  5.3對易燃易爆危險物質大量泄漏時,應使用防爆型工具和器材,應急救援人員嚴格著裝規定,進行危險區域關閉手機等通訊工具。

  5.4對有毒物資的泄漏處臵,必須使用正壓式自給式防毒面具;對皮膚有危害物資的處臵,必須穿全封閉化學防護服,戴防護手套等。

  5.5出現危險化學品泄漏時,設法堵住泄漏口或截斷泄漏的漫延,按物料的MSDS中的泄漏應急處臵措施進行處理,避免或減少環境污染。

  5.6急救措施

  5.6.1吸入:如果大量吸入,立即轉移到新鮮空氣充足的地方。

  5.6.2吞食: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催吐,不要給意識不清的人吃東西。

  5.6.3皮膚接觸:如果接觸,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

  5.6.4眼睛接觸:立即用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

  5.7事故現場設立警戒區域,設置警戒標識及注意事項。

  5.8進入事故現場救援的人員應做好統一標識區分。

  5.9事故單位應當無條件配合現場指揮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協助。

  5.10事故產生的危險廢物必須到環保部門辦理《危險廢物轉移許可證》,并委托有資質的處臵單位進行合法安全處理。

  5.11廢物處臵完成后,對周圍土壤、水質進行環境監測。

  6、應急終止

  經應急救援處臵后,在確認滿足終止條件后,應急指揮中心下達應急終止指令。

  十、應急保障

  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總牽頭,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按照預案規定,全面做好應對危險廢物事故的各方面保障和準備工作,提高應急響應的快速反應和處臵能力。

  十一、事故善后處理

  善后處理工作由領導小組統一協調,各相關部門參加,盡快恢復事故發生單位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十二、監督與管理

  獎勵與責任追究、預案演練、宣傳培訓等工作均嚴格執行公司〈〈員工獎懲管理制度〉〉有關規定。

  十三、訓練和演習

  1、各車間從實際出發,針對本部門的危險廢物可能發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模擬演習。

  2、把指揮機構和環境救援應急隊伍訓練成一支思想好、技術精、作風硬的隊伍,一旦發生事故,領導能正確指揮,各救援隊伍能根據各自任務及時有效地排隊險情,控制并消滅事故、搶救傷員,切實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十四、本預案經總經理簽字之日起生效執行。

廢物應急預案6

  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應急預案

  一、為保證醫療廢物的安全有效管理,避免因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造成環境污染危害公眾健康,制定本預案。

  二、負責醫療廢物收集運送的工人應按照醫院有關醫療廢物管理規定分類收集醫療廢物,并使用專用的運送車輛密閉運送醫療廢物。

  三、如運送過程中發生醫療廢物大量溢出、散落如運送車傾翻、工人受傷等嚴重事件時,當事人或事故生科室應立即報告總務科和院感辦,同時請醫院保衛人員在受污染地區設立隔離區,禁止其他車輛和行人穿過,避免污染物擴散和對行人造成傷害。

  四、總務科和院感辦接到報告后,應到現場協助處理,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并調查事故原因,形成書面報告,遞交給醫院負責醫療廢物工作的主管領導。

  五、院感辦到現場后指導對溢出、散落的醫療廢物迅速進行收集、清理和消毒處理。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六、清理人員在進行清理工作時須穿戴防護服、手套、口罩、靴子等防護用品,清理工作結束后,用具和防護用品均須進行消毒處理。

  七、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員的身體(皮膚)慎受到污染,應就近清潔,用水沖洗受污染部位,如不慎受傷,應及時到最近的診療室處理。

  八、醫療廢物暫存點發生醫療廢物丟失時,應逐級向總務科、院感辦、醫院主管領導報告,并盡可能追回丟失的.醫療廢物;如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按上述第三條做好相應處理,并在48小時內xx衛生局和xx環保局報告。

  九、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12小時內向xx衛生局和xx環保局報告,同時采取相應的醫療救助并按第三條要求進行現場清理、清潔和消毒等緊急處理措施。

  十、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導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小時內向xx衛生局和xx環保局報告,同時采取相應的醫療救助并參照上述第三點進行現場清理、清潔和消毒等緊急處理措施。

  十一、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導致傳染病傳播事故,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廢物應急預案7

  近年來醫療廢物在社會上到處亂排放,一次性醫療用品特別是輸血器、注射器被社會上不法之人加工制成塑料制品以牟取暴利,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對人民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為加強我院醫療廢物的管理,完善我院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理,杜絕醫療廢物流向社會造成危害,根據衛生部“關于依法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結合我院具體情況制定本預案。

  一、組織機構及責任人

  醫院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全院的醫療廢物管理,內、外、婦產科、供應室及檢驗科、藥劑科、防保科負責人具體抓本科室的醫療廢物管理工作。

  二、廢物管理要求

  各科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單位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對本科的醫療廢物進行管理,杜絕醫療廢物流向社會造成危害。

  三、醫療廢物處理程序

  病人用的棉球、棉簽、引流棉條、紗布等敷料,傳染病人或疑是傳染病人的生活垃圾用黃色塑料袋打包后貼上感染性廢物標簽,放在醫院規定的統一地方由清潔工專人運往十噸鍋爐焚燒。

  使用過的一次性輸液器、注射器、塑料試管剪斷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裝黃色塑料口袋――貼上感染性廢物標簽――交供應室作高溫壓縮毀形――集中處理。

  對使用過的一次性針頭、玻片、玻璃試管、刀片等先用含氯制劑消毒后裝入專用盒盛裝――貼上損傷性廢物標簽――供應室集中處理。

  對廢棄的血清、血液由各科總務護士負責煮沸20分鐘后排放。

  防疫科廢棄的疫苗、血液制品用專用容器盛裝――貼上藥物性廢物標簽――清潔工送十噸鍋爐焚燒。

  廢棄的化學制劑、過氧乙酸、戊二醛、消毒劑及過期變質的廢棄藥品,包裝后貼上藥物性廢物標簽――交還藥品供應商。

  四、醫院醫療廢物管理成員名單 領導小組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醫療廢物交接登記制度為了認真執行《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明確管理職責,在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轉運、焚化過程中必須嚴格登記。

  1、清潔工人在定時收集完科室的醫療廢物后應過秤重量,按醫院規定填寫醫療廢物運送三聯單;一聯貼在醫療廢物塑料污物袋上,二聯放入焚化處理廠信息統計箱中,三聯由清潔工妥善保管。醫療廢物運送前應注明:科室、袋數、公斤、責任人、由清潔工統一送至焚化處理廠。

  2、焚化工人對各科室運送來的醫療廢物應進行逐一登記,焚化并簽名,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

  醫療廢物處置人員專業技能與職業衛生防護制度

  醫療廢物處置單位應對運送人員進行有關專業技能和職業衛生防護的培訓,并達到如下要求:

  1、專業技能

  (1)熟悉有關的環保法律法規,掌握環保部門制定的醫療廢物管理規章制度;

  (2)熟知本崗位的職責和理解規范的重要性;

  (3)熟悉醫療廢物分類與包裝標識要求,裝卸、搬運醫療廢物容器(如包裝袋、利器盒等)、周轉箱(桶)的正確操作程序;

  (4)在運送途中一旦發生醫療廢物外溢、散落等應急情況時,知道如何采取應急措施,并及時報告。

  2、職業衛生防護

  (1)了解醫療廢物對環境和健康的危險性,以及堅持使用衛生防護用品的重要性;

  (2)運送人員在運送過程中須穿戴防護手套、口罩、工作服、靴等防護用品;

  (3)運送人員體檢:2次/年,必要時進行預防性免疫接種。

  醫院感染培訓教育制度

  1、每年應對本院醫務人員至少進行2-3次有關醫院感染知識的'普及教育工作,對新調入人員尤其是醫生、護士、衛生員要進行崗前教育,目的是使其掌握醫院感染的有關知識,主動參與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工作,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科室領導要定期安排有關醫院感染知識學習,根據各專科病人醫院感染發生情況及特點,分析本科醫院感染高危因素,提出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降低醫院感染率。

  3、提高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管理水平。醫院感染管理科要定期組織學習或專題講座,不斷進行知識更新,掌握當前醫院感染發展動態。

  4、醫院感染管理科對醫院感染管理兼職監控員(醫生和護士)要定期進行業務培訓,開展講座和交流會,由醫院感染管理科醫院感染情況。

  5、對醫院感染知識的教育情況,每年進行一次檢查考核,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針對薄弱環節再進行深入教育。

  6、積極開展預防醫院感染的學術活動,加強醫院之間的學術交流。

  醫療廢物轉運聯單管理制度

  1、醫院的醫療廢物及生活垃圾由清潔工每日清理轉運1-2次,一次性醫療用品用后毀形、浸泡消毒后由供應室進行無害化處理。醫療廢物運往醫院指定的焚燒地點集中焚燒處理。醫院所有醫療廢物、生活垃圾由清潔工及時清運或在裝滿3/4時負責封袋運送,原則上每天上午11時或下午17時以前封袋運送一次。在運送過程中嚴格執行《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對需轉運的醫療廢物進行封口結扎。

  2、個別科室醫療廢物如需存放1-2天,存放地應有遮蓋設施,防止污染周圍環境,并有沖洗及消毒措施,清洗過程中的廢水應排入醫院的污水系統。

  醫療廢物的安全處理制度

  1、分類收集原則:減少有毒有害廢物和帶傳染性廢物的數量,有利廢物的回收利用和處理;

  2、回收利用原則:避免浪費;

  3、減量化原則:通過重復利用,破碎,壓縮,焚燒等手段減少固體廢物的體積和數量;

  4、無公害原則:廢物處理必須遵守環保及衛生法規標準要求;

  5、分散與集中處理相結合的原則:分類收集的廢物分別進行處理。

廢物應急預案8

  為了有效預防醫療廢物意外事故及院內感染事件的發生,及時控制和消除醫療廢物帶來的危害,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就醫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秩序,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制定本方案,具體情況如下:

  一、應急預案主要任務:

  1、成立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處理工作領導小組。

  2、做好醫療廢物意外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工作。

  3、做好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搶救藥品、醫療器械以及其他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度。

  4、加強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處理專業隊伍建設和培訓。

  二、領導組織:

  醫院院務會議研究決定,成立醫院醫療廢管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xx

  副組長:xxx領導小組負責指導院內各科室及村衛生室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處理醫療廢物。

  三、醫療廢物監管部門:

  地點:xxx院辦公室電話:xxx

  四、全院全體工作人員均有義務監督醫療廢物的.管理:

  當發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立即上報院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組長龔家順或副組長龔肅;醫院應在48小時內上報縣衛生局及縣環保局等有關上級主管部門。

  五、醫療廢物意外事故的報告:

  衛生院發生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若干人以上死亡或者若干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患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4小時內向縣衛生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并逐級上報。

  六、預防控制措施:

  衛生院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及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當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七、應急處理:

  1、醫療廢物意外事故發生后,急處理領導小組積極組織一切力量進行搶救,并保障急救藥品、器械、及其他所需物資的供應。

  2、對新發生的醫療廢物意外事故,及時制定工作措施和治療方案,完善各種醫療文書。

  3、及時認真的分析、總結意外事故發生的原因,對傳染源及病人及時進行隔離、治療。

廢物應急預案9

  為了有效預防醫療廢物意外事故及院內感染事件的發生,及時控制和消除醫療廢物帶來的危害,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就醫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秩序,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制定本方案,具體情況如下:

  一、應急預案主要任務:

  1、成立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處理工作領導小組。

  2、做好醫療廢物意外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工作。

  3、做好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搶救藥品、醫療器械以及其他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度。

  4、加強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處理專業隊伍建設和培訓。

  二、領導組織:

  醫院院務會議研究決定,成立醫院醫療廢管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

  副組長:

  組員:院感辦、醫務科、護理部、疾病控制科、后勤保障部、院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

  領導小組負責指導院內各科室及村衛生室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處理醫療廢物。

  三、醫療廢物監管部門:

  院辦公室

  四、全院全體工作人員均有義務監督醫療廢物的管理:

  當發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立即上報院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醫院應在48小時內上報縣衛生局及縣環保局等有關上級主管部門。

  五、醫療廢物意外事故的報告:

  衛生院發生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若干人以上死亡或者若干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患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4小時內向縣衛生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并逐級上報。

  六、預防控制措施:

  衛生院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及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當發生醫療廢物流失、

廢物應急預案10

  為科學、規范、有序、有效地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嚴格執行國務院頒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規,做好應對可能出現的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盡最大努力減少損失和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組織領導

  一旦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根據事件的性質及嚴重程度決定啟動應急處理預案,醫療廢物處置應急小組負責對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

  二、醫療廢物處置應急小組

  組長:門診部主任

  副組長: 門診部副主任

  組員:感染管理科、門診辦公室、護理組、VIP客服部、后勤行政組等部門負責人。

  三、報告制度

  1、無論任何人、任何部門發生或發現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時,必須立即向門診部感染管理科報告,感染管理科接到通知后,立即報告應急小組組長(或副組長)啟動本預案。

  2、感染管理科應在48小時內向區衛生局、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保局等部門報告。調查處理結束后,必須將調查處理的結果向醫療

  賽萊拉醫學美容門診部

  廢物處置應急小組、衛生局等部門進行書面報告。報告的內容包括:

  (1)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及其簡要經過;

  (2)泄露、散落醫療廢物的類別及數量、受污染的原因及醫療廢物產生的'科室;

  (3)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已造成的危害和潛在影響;

  (4)已采取的應急處理措施和處理結果。

  四、應急處理程序

  1、無論任何人、任何部門發生或發現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時,必須立即向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人員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確定流失、泄露、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的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2、感染管理科根據情況向院醫療廢物處置應急小組組長報告。組織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露、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

  3、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要盡量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及現場其他人員和環境的影響。

  4、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露物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其他無害化處置,必要時封鎖污染區,以防擴大污染。

  5、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6、工作人員在進行清理時必須穿防護服、戴手套和口罩、穿靴子等防護用品,清理工作結束后,用具和防護用品均須進行消毒處理。

  7、清理人員對泄露、溢出、散落的醫療廢物迅速進行收集、門診部消毒處理。對于液體溢出物采用木屑等吸附材料吸收處理。對污染的現場地面用1000-20xx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擦地消毒和清潔處理,

  8、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萬一被醫療廢物污染或刺傷時,應立即向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根據不同的處理方法進行相應的處理措施,必要時接受醫護技術救治,進行體格檢查,防治傳染疾病。

  9、醫院感染管理科應在48小時內向區衛生局、疾病防控中心、環保局等部門報告。事故處理完畢之后,要寫出書面報告。

  五、應急響應

  醫療廢物處置應急小組人員為全天候準備,建立有效的通訊網絡,聽從組長(或副組長)調遣,隨時準備應對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

  六、本預案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附 件:

  應急小組名單

  組 長:

  副組長:

  組 員:

廢物應急預案11

  一、目的

  及時準確應對可能發生的危險廢物災害事故,迅速、有效地組織實施和救援,防止事故蔓延、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危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二、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危險廢物處臵過程中發生一般事故的應急處臵工作及一般以上事故的前期處臵工作。

  三、危險廢物概況

  (一)廢機油來源:車輛維修現場。

  特性及危害:因車輛維修或更換產生的廢舊機油。

  對區域環境有較大污染危害,廢油一旦撒漏或泄露,容易導致火災的發生,且火災蔓延較快,燃燒面積大,易造成較大火災影響。

  安全處理措施:用鐵桶密封包裝,委托相關資質方合法處臵。

  (二)污泥來源:廢水處理

  特性及危害:為污水處理后的各種有機雜質。接觸后對皮膚無明顯危害;泄漏對土壤有害。安全處理措施:密封包裝,委托相關資質方合法處臵。

  (三)廢活性炭

  來源:廢氣吸收裝臵

  特性及危害:為廢氣吸收的產物,主要含二甲苯、氯甲烷等。

  對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濃度時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內吸入較高濃度本品可出現眼及上呼吸道的刺激癥狀,眼結膜及咽充血、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胸悶、四肢無力、意識模糊、步態蹣跚;重者可有燥動、抽搐或昏迷。

  慢性中毒:長期接觸可導致神經衰弱綜合癥,工人常發生皮膚干燥、破裂、皮炎。

  處理措施:密封包裝、委托焚燒處臵。

  四、預案啟動的條件

  凡本公司內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危險廢物事故,立即啟動本應急預案。

  1、危險廢物重大危險源發生爆炸、燃燒事故;

  2、有毒氣體、易燃易爆氣體和其它危險化學品發生大量泄漏,已危急或即將危急到公共安全;

  3、其它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影響與不良后果的。

  五、預案終止條件

  危險廢物事故發生地人員或遇險對象已脫離危險,危險廢物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導致的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

  六、應急救援的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2、統一指揮、分級負責;

  3、確保人員安全的情況下,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參與事故救援工作。

  七、組織機構與職責

  (一)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長:趙xx

  副組長:肖xx

  成員:翟xx

  王xx

  陳xx

  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公司行政人事部

  (二)應急救援領導組職責

  1、貫徹執行有關危險廢物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的措施。

  2、組織訓練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隊伍和事故重點區域有關單位開展聯防救援工作。

  3、對員工進行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知識的普及和環保教育工作。

  4、檢查督促并切實作好危險廢物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5、會同有關部門監督事故應急救援的設備、器材、物資的管理和使用。

  6、組織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

  7、對事故進行調查、分析、處理,提出整改意見并及時將事故匯報、通報。

  (三)應急救援小組成員職責和分工

  發生危險廢物事故時,由領導組組長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組長不在時,由副組長組織指揮實施),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

  1、組長:應急救援全過程的總指揮。

  2、副組長:協助組長負責應急救援過程中具體指揮工作。

  3、成員:負責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以防事態擴大,服從組長、副組長統一調配。

  八、環境意外事故防范措施:

  意外事故:主要是皮膚接觸、眼睛接觸、誤食,以及發生泄漏、火災;

  (一)意外事故的應急處理措施:

  1、吸入:如果大量吸入,立即轉移到新鮮空氣充足的地方;

  2、吞食: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催吐,不要給意識不清的人吃東西;

  3、皮膚接觸:如果接觸,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

  4、眼睛接觸:如果眼睛接觸,立即用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

  5、泄漏應急處理:

  泄漏處理一般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處理兩大部分。

  A、在發生泄漏時,首先熄滅所有明火,隔絕一切火源,防止發生燃燒和爆炸;

  B、現場處理人員必須佩戴防毒面具及符合要求的防護用品;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使用水槍掩護;

  C、現場用沙土圍堤,回收物料,避免流入下水道等密閉系統;

  D、不得用水沖洗地面,防止污染區域擴大。

  E、可通過控制泄漏源來消除危廢品的溢出或泄漏;

  F、現場泄漏物及時進行覆蓋、收容、稀釋處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處理,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

  (二)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

  1、事故防范措施

  環保人員按時巡回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事故應急措施

  必要情況下啟動應急預案。

  九、應急預案

  (一)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

  及時控制危險廢物事故造成的危險源,防止事故的繼續擴展;拯救受害人員;指導員工防護,組織員工撤離,并做好現場清理工作。

  (二)應急救援組織與響應

  1、先期處臵

  危險廢物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或現場人員應保持冷靜,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組織自救,進行先期處臵,能處理的先進行處理,并嚴格保護事故現場。

  2、啟動預案

  由事發單位負責人向應急救援小組報告,由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現場指揮人員和救援人員迅速到達規定崗位,采取相應的救援、控制措施。

  3、救援程序

  設置警戒區域。指揮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了解現場情況及事故性質,確定警戒區域和事故控制具體實施方案,布置各救援小組任務。對現場進行封閉,根據危廢品的泄漏擴散情況或火焰輻射所涉及到的范圍建立警戒區,并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干道上實行交通管制。警戒區域的邊界應設警示標志并有專人警戒。除消防、應急處理人員以及必須堅守崗位人員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泄漏溢出的危廢品為易燃品時,區域內嚴禁火種。

  組織緊急疏散。各救援小組到達現場后,應服從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迅速將警戒區及污染區內與事故應急處理無關的`人員撤離,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有關規定,緊急疏散時應注意,根據需要攜帶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按各自分工開展搶險救援工作。應向上風口方向轉移;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域,并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處滯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區域或著火區域。為使疏散工作順利進行,處理現場至少應有兩個暢通無阻的出口,并有明顯標志。

  事故得到控制后,對現場進行清理,由相關單位組織對事故進行調查工作。

  4、現場指揮

  現場指揮長負責指揮所有參與搶險救援人員,統一指揮現場各救援小組的應急處臵工作,及時向指揮中心報告事故災難的事態發展和救援情況。

  5、救援現場工作要求

  現場各救援隊伍間保持良好的通訊聯絡;

  救援車輛應服從現場指揮長的調度,并按要求行駛和停放。對易燃易爆危險物質大量泄漏時,應使用防爆型工具和器材,應急救援人員嚴格著裝規定,進行危險區域關閉手機等通訊工具。

  對有毒物資的泄漏處臵,必須使用正壓式自給式防毒面具;對皮膚有危害物資的處臵,必須穿全封閉化學防護服,戴防護手套等。

  出現危險化學品泄漏時,設法堵住泄漏口或截斷泄漏的漫延,按物料的MSDS中的泄漏應急處臵措施進行處理,避免或減少環境污染。

  急救措施

  吸入:如果大量吸入,立即轉移到新鮮空氣充足的地方。吞食: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催吐,不要給意識不清的人吃東西。

  皮膚接觸:如果接觸,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

  眼睛接觸:立即用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事故現場設立警戒區域,設置警戒標識及注意事項。進入事故現場救援的人員應做好統一標識區分。

  事故單位應當無條件配合現場指揮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協助。

  事故產生的危險廢物必須到環保部門辦理《危險廢物轉移許可證》,并委托有資質的處臵單位進行合法安全處理。

  廢物處臵完成后,對周圍土壤、水質進行環境監測。

  6、應急終止

  經應急救援處臵后,在確認滿足終止條件后,應急指揮中心下達應急終止指令。

  十、應急保障

  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總牽頭,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按照預案規定,全面做好應對危險廢物事故的各方面保障和準備工作,提高應急響應的快速反應和處臵能力。

  十一、事故善后處理

  善后處理工作由領導小組統一協調,各相關部門參加,盡快恢復事故發生單位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十二、監督與管理獎勵與責任追究、預案演練、宣傳培訓等工作均嚴格執行公司〈〈員工獎懲管理制度〉〉有關規定。

  十三、訓練和演習

  1、各車間從實際出發,針對本部門的危險廢物可能發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模擬演習。

  2、把指揮機構和環境救援應急隊伍訓練成一支思想好、技術精、作風硬的隊伍,一旦發生事故,領導能正確指揮,各救援隊伍能根據各自任務及時有效地排隊險情,控制并消滅事故、搶救傷員,切實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十四、本預案修正權、解釋權歸行政人事部。

  十五、本預案經總經理簽字之日起生效執行。

廢物應急預案12

  為有效地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

  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醫院醫療廢物管理組織: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醫療廢物監管部門:院感科總務科醫務科護理部

  各重點科室

  三、全院全體工作人員均有義務監督醫療廢物的管理,當發現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立即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電話:(8337082)、總務科(8337057)、分管院長,下班時間報告醫院總值班(8212620)。醫院應在48小時內上報市衛生局及市環保局等有關上級主管部門。

  四、醫院發生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患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12小時內向市衛生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并逐級上報。當發生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本辦法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

  五、醫院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及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六、當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1、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2、組織有關人員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處理;

  3、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它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

  4、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5、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6、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進行工作。處理工作結束后,應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發生。

  七、對引起事件的責任人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四節醫療廢物事故報告制度

  一、收集和轉運醫療廢物途中,一旦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其工作人員特別是負責醫療廢物收集、運送、暫時貯存的工作人員有責任和義務立即向感染管理科報告,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時、發生時間。感染科管理人員盡快組織有關人員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

  二、轉運人員對泄漏、溢出、散落的醫療廢物迅速進行收集、清理和消毒處理。對于液體溢出物采用木屑等吸附材料吸收處理。并對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必要時封鎖污染區,以防擴大污染。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要盡量減少對病人、醫

  務人員及現場其他人員和環境影響。

  三、清理人員在進行清理時必須穿防護服、戴手套和口罩、穿防水鞋等防護用品,清理工作結束后,用具和防護用品均須進行消毒處理。

  四、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員的身體(皮膚)不慎受到傷害,應及時采取處理措施,更換防護用品,受污染皮膚部位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30分鐘后洗掉,必要時接受醫護技術的救治。當發生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人員傷亡或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小時內向區政府、衛生局報告,并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

  五、清潔人員必須對污染的'現場地面用1000-20xxmg/L的含氯消毒液進行徹底消毒處理。

  六、感染管理科在48小時內向區衛生局、環保局、醫院應急事故小組報告。

  七、調查處理結束后,必須將調查處理結果向市衛生局、環保局、醫院應急事故小組書面報告,報告內容包括:(1)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及其簡要經過; (2)泄露、散落醫療廢物的類別和數量、受污染的原因及醫療廢物產生的科室;(3)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已造成的危害和潛在影響;(4)已采取的應急處理措施和處理結果。

  八、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病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廢物應急預案13

  為了有效預防醫療廢物意外事故及院內感染事件的發生,及時控制和消除醫療廢物帶來的危害,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就醫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秩序,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制定本方案,具體情況如下:

  一、應急預案主要任務:

  1、做好醫療廢物意外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工作。

  2、做好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搶救藥品、醫療器械以及其他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度。

  3、加強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處理專業隊伍建設和培訓。

  二、領導組織:

  醫院院務會議研究決定,成立醫院醫療廢管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xx

  院長副組長:xx

  副院長:xx

  組員:院感辦、醫務科、護理部、疾病控制科、后勤保障部、院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

  領導小組負責指導院內各科室及村衛生室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處理醫療廢物。

  三、醫療廢物監管部門:院辦公室。

  四、全院全體工作人員均有義務監督醫療廢物的管理:

  醫院應在48小時內上報縣衛生局及縣環保局等有關上級主管部門。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并逐級上報。

  五、預防控制措施:

  衛生院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及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當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六、應急處理:

  1、醫療廢物意外事故發生后,急處理領導小組積極組織一切力量進行搶救,并保障急救藥品、器械、及其他所需物資的供應。

  2、對新發生的`醫療廢物意外事故,及時制定工作措施和治療方案,完善各種醫療文書。

  3、及時認真的分析、總結意外事故發生的原因,對傳染源及病人及時進行隔離、治療。

  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應急預案為有效地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制定本預案。

廢物應急預案14

  為有效地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制定本方案。

  一、組織管理:成立醫院醫療廢物管理組織

  領導:主管業務副院長、主管后勤副院長

  成員:醫院感染管理科、護理部、總務科、醫務科,藥劑科、放射科、檢驗科、病理科等部門主任及醫療廢物收集管理員。

  二、報告

  (一)全院全體工作人員均有義務監督醫療廢物的管理,當發現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立即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或分管院長,下班時間報行政總值班。醫院應在48小時內上報市衛生局及市環保局等有關上級主管部門。

  (二)醫療衛生機構發生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患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4小時內向市衛生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并逐級上報。

  (三)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及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三、當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一)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二)組織有關人員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處理;

  (三)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它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

  (四)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五)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六)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進行工作。處理工作結束后,應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發生。

  (七)一旦發生有人員感染,立即采取措施積極搶救。

  四、責任追究:對引起事件的責任人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醫療廢物事故應急預案6

  為了有效預防醫療廢物意外事故及院內感染事件的發生,及時控制和消除醫療廢物帶來的危害,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就醫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秩序,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制定本方案,具體情況如下:

  一、應急預案主要任務

  1.成立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處理工作領導小組。

  2.做好醫療廢物意外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工作。

  3.做好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搶救藥品、醫療器械以及其他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度。

  4.加強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處理專業隊伍建設和培訓。

  二、領導組織

  經衛生院院務會議研究決定,成立衛生院醫療廢管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負責指導院內各科室及村衛生室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處理醫療廢物。

  三、醫療廢物監管部門

  地點:院辦公室電話:

  四、全院全體工作人員均有義務醫療廢物的監督管理

  全院全體工作人員均有義務監督醫療廢物的管理工作,當發現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立即上報院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衛生院應在48小時內上報縣衛生局及縣環保局等有關上級主管部門。

  五、醫療廢物意外事故的報告

  衛生院發生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若干人以上死亡或者若干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患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4小時內向縣衛生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并逐級上報。

  六、預防控制措施

  衛生院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及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當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七、應急處理

  1、醫療廢物意外事故發生后,急處理領導小組積極組織一切力量進行搶救,并保障急救藥品、器械、及其他所需物資的供應。

  2、對新發生的醫療廢物意外事故,及時制定工作措施和治療方案,完善各種醫療文書。

  3、及時認真的分析、總結意外事故發生的原因,對傳染源及病人及時進行隔離、治療。

  八、法律責任

  (一)未依照《條例》的規定,對意外事故隱瞞、緩報或謊報者要負法律責任。

  (二)未依照《條例》及時采取控制措施和不履行意外事故應急處理者,都要負法律責任。

廢物應急預案15

  為確保在發生危險廢物流失、泄漏、擴散等意外事故時能夠及時、迅速、有序地處理由此造成的環境污染及人員傷害,保障公司群眾和環境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結合我公司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一、危險廢物意外事故的確認

  危險廢物意外事故是指危險廢物在產生、收集、貯存、處理等環節上出現了擴散、流失、泄漏、人員受傷等情況。啟動本公司事故應急預案處置。

  二、危險廢物意外事故分級

  根據危險廢物意外事故發生后導致的人員傷亡情況及環境污染程度分為三級:

  一級:發生危險廢物流失、擴散、泄漏時,需緊急處理的。

  二級:危險廢物(危險化學廢液、廢油)意外事故導致廠區環境污染(50—200㎡)或人員(2-5人),須對區域污染緊急處理或對受傷人員緊急救護的。

  三級:危險廢物(危險化學廢液、廢油)意外事故導致人員死亡或5人以上受傷,須對受傷人員提供危險救護和現場救援的;導致廠區200㎡以上污染,需緊急處理的。

  三、指揮系統與職責

  1.成立以(副)總經理為主要負責人,人事部及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危險廢物意外事故處理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揮、協調意外事故發生時的緊急處理工作。

  2.環保課負責對上級部門報告意外事故的緊急處理情況,協調市專家組的鑒定工作,保障信息通暢。

  3.人事部負責組織專家及相應的醫務人員,做好受損害人員診斷、治療、搶救和醫務人員的個人防護工作;負責緊急處理時家屬的安撫工作。

  4.環保課負責協調事故現場的監測,以及控制措施效果的評估;負責組織協調現場人員分流、調查采樣的安全。

  5.人事部負責保障意外事故緊急處理時所需危險防護用品的供應。6.環保課負責危險廢物的集中、收集、轉貯、防止損失加重。

  四、危險廢物意外事故防范措施

  1.不同品種危險廢物分別存放在不同容器中,不得混合。

  2.危險廢物貯藏間外貼有“危險廢物”字樣標識。

  3.固體危險廢物:包裝完整,不滲漏。

  4.液體危險廢物:容器密封、有蓋。

  5.氣體危險廢物:容器密封、安全閥良好。

  6.危險廢液暫時存放應采取防滲漏、防外溢措施。

  7.各部門及承包商在設備維修中產生的廢油、設備漏油和汽車維修廢油應全部倒入指定區域的廢油桶中。不得倒入廠內、外空地、草地及地下管網的檢查井中。灑漏在地面的廢油由責任部門(相關方由相關負責部門監督)用棉紗或報紙清除。

  8.擦機器、設備及擦油手的廢油棉紗,需放置在各部門指定的廢油棉紗容器內。集中送到廢棄庫按危廢處置。

  9.廢棄或暫時不用的空油桶應送交廢棄庫集中存放,避免油污污染地面及雨水沖刷后污染地下水。

  五、意外事故的應急響應

  意外事故發生后,廠危險廢物意外事故指揮小組,根據意外事故的不同級別,啟動相應的應急措施:

  一級響應:

  1.1意外事故現場立即進行處理,包括灑散危險廢物的.再收集,必要時采樣監測,由環保課生產車間負責。

  1.1.1若屬危險化學廢液少量灑漏,立即用水清洗。

  1.1.2若屬廢油少量灑漏,立即用廢紙或棉紗擦干凈,帶油廢紙或棉紗集中送到廢棄庫按危險廢物處置。

  1.2意外事故報告:48小時內向衛生局、環保局主管部門報告調查、處理、搶救工作情況,由總務課負責。

  二級響應:

  2.1意外事故現場立即進行處理,包括灑散危險廢物的再收集,必要時采樣監測,由總務課負責。

  2.1.1若屬危險化學廢液多量灑漏,(導致廠區環境污染50—200㎡),立即用木粉或棉紗吸收廢液,產生的廢木粉或廢棉紗送到廢棄物指定地點按危險廢物處置。

  2.1.2若屬廢油多量灑漏,(導致廠區環境污染50—200㎡),立即用棉紗吸收廢油,然后用木粉擦干凈帶油地面,產生的廢木粉或廢棉紗送到廢棄物指定地點按危險廢物處置。注意現場禁帶火種。

  2.2意外事故受傷者就地隔離治療,密切觀察接觸者,必要時請醫院醫生協助救治,由辦公室負責。

  2.3意外事故實施現場管制,由總務課負責。

  2.4意外事故報告:24小時內向衛生局、環保局主管部門報告查結果,采取相應緊急措施,由生技科負責。

  三級響應:

  3.1意外事故立即進行相應處理,包括灑漏危險廢物的再收集,由總務課生產車間負責。

  3.1.1若屬危險化學廢液大量灑漏,(導致廠區環境污染200㎡以上),立即用大量沙土吸收廢液,產生沙土送到廢棄物指定地點按危險廢物處置。

  3.1.2若屬廢油大量灑漏,(導致廠區環境污染200㎡以上),立即用棉紗吸收廢油,然后用大量沙土吸收廢油,然后用木粉擦干凈帶油地面,產生的帶油木粉或沙土送到廢棄物指定地點按危險廢物處置。事故現場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注意現場禁帶火種。

  3.2意外事故報告:1小時內向衛生局、環保局主管部門報告,由人事部總務課負責。

  3.3立即組織醫護人員開展救治,由人事部負責。

  3.4做好監測,觀察其發展動態,隨時向指揮領導小組匯報,由人事部總務課負責。

  3.5立即組織保障搶救、搶險物資供應,由人事總務課負責。

  3.6作好相關人員的個人防護工作,由生產車間、總務課負責。

  3.7意外事故實施現場管制,由環保課負責。

  六、結束響應

  受污染的環境已緊急處理;受傷人員已得到救治,由本次意外事故再次引發事故的因素已清除。

【廢物應急預案】相關文章:

醫療廢物應急預案04-17

醫療廢物應急預案04-05

危險廢物應急預案08-02

廢物應急預案(精選18篇)04-01

危險廢物應急預案12-30

醫療廢物應急預案通用04-07

[熱門]醫療廢物應急預案06-12

醫療廢物處置應急預案05-26

危險廢物應急預案02-14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永久免费在线观看全网站 | 正在播放国产厕所尿视频 | 色久在线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