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如何用“最佳”的狀態面對高考
高考的日期越來越臨近,很多考生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焦慮、煩躁不安,嚴重的已影響了日常學習。那么考生該如何將自己的身心調整到“最佳”狀態呢?以下是幾種方法,大家可以用作參考:
掌握“緊張”的主動權
“造成緊張的因素有很多,但歸結起來無外乎三方面:家庭、學校和考生自己。”安徽省著名心理學專家,安徽中醫學院醫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李瓏教授告訴記者。
高考是對考生學業成績的大檢閱,是體現高中學校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桿,很多學校對高考應考工作抓得比較嚴。因此,復習階段的考生在教室里感受到最多的是極為沉悶、壓抑的氣氛,以至于很多考生在最后階段不愿進入教室。
同時,由于目前的教育制度,高考所承擔的社會角色是無可比擬的。很多家長因考慮高考失利后孩子的前程待卜,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望子成龍心切。或者,總是將孩子與身邊朋友的子女相比較,造成考生存在很重的思想負擔。以至于很多學生在考前已出現自閉等心理問題。
另外,從心理和生理上看,參加高考的考生迫切需要的是成年人的社會地位,他們認為能得到社會尊重的最好捷徑就是高考取得優異的成績。很多考生在考前過度自我加壓,加之整個復習生活過于單調、時間倉促,大腦的靜態、動態休息不能保障,造成了很多考生在應考復習過程中精神過度緊張,學習效率逐漸下降,惡性循環。
李教授同時指出,考生存在緊張、焦慮等狀態是正常的心理表現,關鍵是怎樣把“緊張”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內。
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外部環境
針對這些問題李教授認為,首先,學校應為考生營造一個比較寬松、活潑的氛圍,同時老師不必統一要求學生的學習方法,因人而宜。其次,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要表現出過分看重高考,盡量不要對孩子提出報考某某大學的.要求,并且,不要總是贊揚其他孩子或同學,而是要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多贊揚他們的長處。
正確對待“磨刀”與“砍柴”
作為考生應該對高考保持良好的心態。李教授同時向考生提出幾點建議:
強化自信。考生要根據自己的學習實力和心理素質的水準,實事求是確定自己的高考目標;進行有的放矢復習,要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不要盲目地與比自己強的同學攀比,每個學生只要發揮出自己的平時水平就是成功。
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面對考試,如果出現過度焦慮,可以通過一些自我暗示來排解。如“今天精神真好,我能考好”、“緊張是正常的,沒關系,做個深呼吸,放松”、“太棒了,我又做完一題”……調整和優化情緒。最后的復習階段應該每天做點題目,但不要太多、太難,時間不要太長。要注意變換復習形式,可以將幾門課程交替進行,最好是文理相間。
學會“動態休息”。每天聽十分鐘音樂、做二十分鐘運動、與同學及朋友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球等。
針對有些已經出現了抑郁、神精衰弱等心理疾病的考生,李教授建議家長應及時帶著孩子就醫,通過心理醫生的調理和醫治,很快就能讓孩子恢復到正常的心理狀態,切不可諱疾忌醫。
【考生如何用“最佳”的狀態面對高考】相關文章:
面試最佳狀態技巧分享01-07
舞蹈最佳狀態就是身體的延伸10-08
如何用正確的心態面對考試09-24
教你如何調整到面試最佳狀態08-30
調整好心態調整到最佳工作狀態09-30
怎樣在考試前調節好最佳心理狀態10-07
高考前怎么調整心理狀態11-14
安徽省考生如何查詢電子檔案的錄取狀態07-07
高考生的祝福語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