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的故事(通用25篇)
導語:《三字經》具有識字、廣見聞和灌輸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即傳授知識與封建政治思想教育雙重功能。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三字經的故事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三字經的故事 1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從前,有個無惡不做的強盜,在他做盡壞事后,終于被衙門的捕快捉了起來。由于他犯了許多不可原諒的罪,所以縣太爺判了他死罪。
臨刑前,縣太爺問他有什么要求,強盜說:
“我想見我母親最后一面!
縣太爺命人把他母親請來,當他們母子一見面,母親很悲痛的抱者兒子大哭。誰知道,那個強盜竟然狠狠的將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并且傷心地說:
“我好恨娘在我犯錯時,從來不教訓我,現在我后悔也來不及了。”
這強盜的母親,要對強盜的下場負一半的責任啊!
清朝時,大將左宗棠的部下張曜,立了許多功勞,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許多不服氣的.人,便以張曜沒有念過書為理由,不給他官做。
張曜知道因為自己的不識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難過,于是發奮苦讀,終于憑著他的學識,把官給爭了回來。
三字經的故事 2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我們都知道,孟子是我國歷史上的“亞圣”,他的學問很好,還收了許多學生,他能有這些成就,全都要歸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時候,住家附近剛好是個墳場,每天都會有出殯或掃墓的人,哭哭啼啼的從這里經過,孟子見了覺得好玩,也學著玩起出殯的游戲,孟母知道后,決定換個環境。
這一次,他們搬到鎮上,每想到附近住著一位屠夫,孟子又學著屠夫拿著刀子,玩起剁豬肉的游戲,于是孟母又決定搬家了,因為她知道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
他決定帶孟子搬到學校附近。果然,從此孟子便跟其他學生一樣捧著書本,搖頭晃腦的'背誦著。
有一天,孟子逃學回來,孟母正在織布,她一氣之下,剪破了正片織好的布,然后對孟子說:“你讀書就想我織布一樣,要腳踏實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隨意逃學,就象我剪斷這塊布一樣,前功盡棄了!
從此,孟子便發奮讀書,果然成為中國的大學問家。
三字經的故事 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從前楚國有個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塊還沒有琢磨過的玉石,于是他便把這玉石呈現給當時的楚厲王。
沒想到,宮里的玉匠竟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一生氣,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厲王死后,武王繼位,卞和又將這玉石獻給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運。
卞和失望的抱著石頭,在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這件事,便將卞和請進宮來,命令玉匠把這塊石頭好好打造一下,發現果然是一塊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將它命名為“和氏璧!
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一塊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顯現出它的.價值,所以人類也許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的故事 4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竇燕山,名禹鈞,北京幽州人。古代幽州屬于燕國,燕國有山名燕山,故以地名尊稱他為竇燕山,就像詩圣杜甫住在京兆少陵,被人稱為杜少陵一樣。
竇燕山是五代后晉時的人,年輕的`時候不學好,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兩、昧心行事,雖然賺了錢,但直到三十歲還沒有子嗣。有一天夜里,他死去的父親給他托夢,說:“你心術不正、心德不端,惡名張注天曹,不但無子而且無壽。你要趕快改過遷善、大積陰德、廣行方便,還有可能挽回!
竇禹鈞醒來以后,嚇得出了一身冷汗,他痛下決心改邪歸正。從前之惡不敢再犯并且廣行善事,在家里興辦義學、積德行善克己利人。一天夜里又夢到他父親對他說:“爾今陰功浩大,善名張注天曹,后有五子齊登科甲,爾壽至八十九歲”。他醒來以后,行善更為積極,后來果然生了五個兒子:儀、儼、侃、爾、僖。
竇家教子有方,比如他的家庭之禮都按照古禮進行,家中男不亂入,女不亂出,男耕女織,和睦孝順,所以才有五子聯科。其中大兒子做到禮部尚書,二兒子做到禮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侍郎馮道贈詩曰: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三字經的故事 5
我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學會了《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可是,我并不知道其中的意思。自從,前幾天,我看動畫片忘記寫作業,被爸爸教訓以后,我對《三字經》便有了重新的`認識。
那天,放學以后,我一直在看動畫片《神獸金剛》,爸爸讓我看十五分鐘,然后就寫作業?墒,我看得入了迷,一直沒動地方,爸爸生氣了,關了電視說:“一看就入迷,要這樣,你以后別看了,作業也不做,什么事重要你不知道呀?”爸爸的批評,我想不開,生氣地跑回了自己的房間,嘴里嘟囔著,不就看會兒電視嗎?這時,媽媽走過來說:“爸爸說你還不是為你好”。我床頭正好有一本《三字經》,媽媽隨手拿起來,翻開對我說:“兒子,你看這句話怎么讀,你教教我”。我正生氣,哪有心思,但也偷看了一眼,原來是那句“子不教,父之過”,媽媽知道我在聽,輕聲地給我講了里面的意思,大概是說,作為父親如果不教誨自己的孩子,就是父親的過錯。經過媽媽的講解,我好像對《三字經》里面的話有點明白。后來,我又把《三字經》認認真真的學了一遍。
自從那件事以后,我明白了一些道理,老師平時對我們要求嚴,是為我們好,就像媽媽說的,懶惰的老師是不怎么愛管我們的。
三字經的故事 6
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三字經》這本經典國學,使我受益匪淺。
自從我學了《三字經》受到了許多啟發,也影響了我的品行。記得一次我媽媽生病的時候,我倒水、拿藥給媽媽吃,還煮面條給媽媽吃,媽媽說:“你真是個好孩子!”我說:“媽媽,《三字經》里面不是說了‘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實禮儀!有‘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嗎?孝敬您是應該的!”
有一次,我叔叔帶來了一個小弟弟,到我家坐客,媽媽抬來了幾個蘋果!我拿了一個最大的蘋果,給了小弟弟,我自己拿了一個最小的蘋果。叔叔說:“你真乖!你怎么不拿最大的蘋果呢?”我說:“叔叔,《三字經》里面說:“‘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嗎?孔融四歲就知道把大梨給哥哥們吃,自己吃小的梨。我也要做一個像孔融一樣的好孩子!”叔叔說:“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經典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真是不可估量的'啊!
《三字經》是我成長的好朋友,它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伴隨著我成長!
三字經的故事 7
《三字經》內容繁多,講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有講尊師敬長、寬厚待人的;有講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的;有講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的。
一個星期天,我在讀《三字經》的時候,讀到了“弟于長,宜先知。”我反復朗誦,發現好像有問題,怎么是“弟于長”呢?我就去問爸爸,爸爸并沒有直接告訴我答案,而是叫我去查字典。我迫不及待地把字典找來,“找到了!找到了!”我忍不住叫了起來,發現原來古代“弟”又同“悌”,意思是:弟弟敬愛哥哥。我就把“弟”字改成了“悌”的'讀音,又朗誦了一遍。這樣就沒有問題了,后來,我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尊敬兄長,這個道理要早知道。
有一次,下課了,一名同學三步并作兩步地走到我面前,他拿著一本《三字經》問我:“你能背誦它嗎?”我信心十足地說:“能。”我就一字不漏地背了起來,背著背著,老師看見了,就和我一起背,同學們都圍過來看,這讓我很有成就感。
《三字經》為我的人生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不僅教我怎樣做人,還讓我了解到中國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
三字經的故事 8
在《三字經》里讓我學到了了怎么去做人,怎么成長,怎么學習知識,怎么去尊老愛幼……所以我喜歡《三字經》!度纸洝肥俏页砷L的引路人。
有一次妹妹來我家,媽媽拿來了幾個梨子,我拿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了妹妹,我自己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子。叔叔看見了說:“你真乖,你怎么不拿最大的梨子呢?”我說:“叔叔,《三字經》里面說‘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乙惨鲆粋像孔融一樣的孩子。”叔叔說:“這本書真是一本好書!能借我看看嗎?我回去也好教教我的孩子,也讓他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
通過誦讀《三字經》讓我學到了很多道理!叭酥,性本善”讓我知道了人人都是好的,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從而讓我懂得要以一顆珍藏和善良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弊屛叶眯〉臅r候不學習,長大什么都不會,有什么用呢?從而激勵我珍惜每分每秒的時間來刻苦的好好學習!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告訴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慢慢來。
《三字經》是我成長的引路人,也是我生活中最好、最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它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伴隨著我成長!
三字經的故事 9
說起《三字經》,小朋友,你們一定不陌生吧!是不是在幼兒園的時候就讀過了呢?《三字經》真是本好書,爸爸媽媽經常用里面的話教育我,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現在就給你們說說吧。
以前,在冬天的時候,我怕冷總不愿意先睡,等爸爸暖好被窩我才肯鉆進去,還給爸爸起了個外號——“暖水袋”,爸爸媽媽也拿我沒辦法,只能掐掐我的.小鼻子,拍拍我的小屁股?勺詮奈抑懒恕跋憔琵g,能溫席”的故事后,我再也不用爸爸暖被窩了,黃香九歲的時候就能給爸爸暖被窩,我為什么不可以呢?
還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去她的單位玩,一位阿姨遞給我一個大蘋果,說:“來,小朋友,吃個大蘋果!蔽铱戳丝凑f:“阿姨,你吃吧,我吃個小的就行了!闭f著,我從盤子里拿了一個最小的蘋果吃起來。阿姨摸著我的頭說:“真是個懂事的孩子!甭犃诉@句話,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正偷著樂呢!阿姨肯定以為我不知道“融四歲,能讓梨”的故事。
怎么樣?我的故事不錯吧!你也趕快來說說你的故事吧!
三字經的故事 10
孔融的父親拿一些梨給孩子們吃,讓孔融先挑,孔融卻挑了一個最小的。父親問他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應該吃小的,大的給哥哥吃。這故事被用作兒童教育的'好教材,成為千古美談,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紀便有如此謙讓風格。
孔融(153——208),東漢文學家。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靈帝時,辟司徒楊賜府。中平初(185),舉高第,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后因忤董卓,轉為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橄。興平二年(195)領青州刺史。曹操遷獻帝都許昌,征孔融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因不滿曹操雄詐,被奏免官。后復拜太中大夫,退居閑職,好士待客,座上客滿,獎掖推薦,聲望甚高。終為曹操所忌,下獄棄市。
孔融著有,《隋書·經籍志》載《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兹谖挠忠妵揽删度瞎湃貪h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其詩又見丁福!度珴h三國晉南北朝詩·全漢詩》。
三字經的故事 11
五歲時,我就開始讀《三字經》了,但是鬧了不少的笑話。
有一天,我和媽媽正在家里讀“雞犬豕”那一篇的時候,我忽然叫道:“媽媽,媽媽,雞怎么全都死了!”媽媽說:“咦,我們家沒有雞啊,怎么全都死了呢?”我說:“你看這里嘛,‘雞犬豕(shǐ)’不就是雞全都死了嗎!”媽媽哈哈大笑起來,說:“哈哈哈,傻孩子,這句話的意思是‘雞、狗、豬’!蔽乙幌伦泳兔靼琢,但卻有點兒不好意思。
又有一次,我正在背“日春夏,日秋冬……”媽媽在旁邊奇怪地問:“你背的什么啊?”我又背了一遍“日(rì)春夏,日(rì)秋冬,此四時,運不窮”。媽媽說:“錯了,錯了!應該是‘曰春夏,曰秋冬’。那個字讀yuē。”我說:“媽媽,媽媽,怎么這么像‘日’呢?”媽媽說:“你仔細觀察一下吧,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我仔細地看了一會,說:“我知道了,‘曰’要扁一些,胖一些,‘日’要高一些,瘦一些!眿寢屛⑿χf:“對呀!”
現在,我已經認識很多字了,我自己都能讀《小鹿斑比》這樣厚厚的書了。我想,以后我再也不會鬧這樣的笑話了吧。
《三字經》不但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也讓我學到了許多字,更讓我的`生活充滿了歡笑。我愛讀經典!
三字經的故事 12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做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做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這里將了一個常識,什么是四書,四書是指《論語》、《中庸》、《大學》、《孟子》。《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們記錄孔子說過的話,或者就叫孔子語錄!吨杏埂肥强鬃拥腵孫子孔伋寫的,中就是不偏,庸就是不變的意思!洞髮W》是曾參(這個字年”申“)。是孔子的弟子,72賢人之一?鬃优R死時,將兒子孔鯉的兒子孔伋托付給了曾參。曾參寫了《大學》,《孝經》,參與編寫了《論語》,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孟子在孔伋逝世后30年,才投入到孔伋的門人下學習,《孟子》七篇分別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高子》、《盡心》。每篇又分為上下。比如一句名言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出于《孟子 梁惠王》。
三字經的故事 13
現在,我們南河小學的師生們每天早晨都在誦讀“經典啟蒙”小冊子。一年級的同學們誦讀《弟子規》,二年級的學生誦讀《三字經》,三年級的我們就誦讀《大學》和《論語》了。
一年級時,我最喜歡《三字經》里的:“幼不學,老何為”。因為它可以教育我們從小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要是從小不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老了就學不到知識,就不會給兒女講道理。如果沒有知識,就不知道怎么去做一件事情。我還喜歡“融四歲,能讓梨”,因為孔融四歲就能謙讓別人,把大的.梨先讓別人挑,把小的梨留給自己吃,真是讓人刮目相看。我們現在都是8、9歲的大孩子了,早就應該學會禮讓他人了。體育課上,老師發給組長足球,讓他安排大家玩?墒墙M長他自己單獨玩,這樣很不好。
“惜孟母,擇鄰處”。孟子的母親要選一個好人當鄰居,讓孟子受益無窮。學習不好的同學要和學習好的的同學多交流,多學習別人的長處,才能進步。
我們要按照從《三字經》中學到的道理去做,才會變成好人。
三字經的故事 14
一個人即使已經當了大官,功成名就了,仍然要勤學不懈,「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也就是要做到今人所說的「在職進修」,進一步追求對自己的工作有幫助的學問。不是為了晉升,而是為了工作能夠順利的推展,對老百姓更有利益。下面就舉趙普的故事來說明:
趙中令是指宋朝的'趙普,他做到了掌理皇帝文書的中書令這個大官,白天處理國政,晚上仍然不忘讀論語。
古人讀書,有些是為了參加科舉考試,希望考中進士,求得一官半職,而趙普已經做了那么大的官了,為什么還要讀論語呢?
有一天晚上,宋太祖趙匡胤因為有國家大事,要和趙普商量,因此駕臨趙普家中?匆娳w普正在讀論語,太祖很訝異的說:「論語小時候就讀過了,為什么現在還讀它呢?」
趙普回答說:「論語中中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以前我以半部論語助您平天下,現在以另外半部論語助您安天下。」
由此可知論語是一本最為簡要精粹,不可多讀的好書,一個平民百姓讀了可以修養身心,成為正人君子;官吏讀了可以仁政治國,成為忠臣良相。
這個故事主要是告訴我們,一個大官尚且如此虛心好學,何況我們普通人,怎能不更加勤學呢?
三字經的故事 15
四歲那年,還在幼兒園小班的我,便在老師的啟蒙下開始了《三字經》的學習。剛開始學,只是覺得每句都是三個字,念起來比較順口,也很好記。不知不覺中不到半學期,我便能熟練地背誦。但說實話,對它的意思一點也不了解,算是真正的“囫圇吞棗”。有一次,竟然“幽默”地問老爸,為什么“三字經”上的“狗不叫(茍不教)”,而我們家的狗卻整天在叫呢?把老爸問得捧腹大笑。從那以后,每天晚上一有空爸爸就給我講三字經的故事,特別是在夏天的晚上,我們坐在陽臺上乘涼,爸爸繪聲繪色給我講“昔孟母、擇鄰處”,“融四歲、能讓梨”,“如囊螢、如映雪”等故事。把我聽得不知是春還是夏,是過去還是現在,好像整個人在“三字經”里暢游。通過老爸的.講解,使我懂得了原來這里面不光天文、地理、歷史還有友愛與謙讓、古人勤學以及品德與修養等許許多多的經典故事和知識。
現在我對“三字經”又比幼兒園時有了新的了解和認識,“棗子”不再吞了,而是邊吃邊品味。就讓經典與我作伴、成長,不斷哺育我的心靈吧。
三字經的故事 16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這里又有兩個典故,首先是東漢黃香,是現在湖北省云夢附近的人。東漢和帝時的官員,他9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他很孝順,怕冬天太冷凍著父親,就幫父親暖被窩。他的事跡被太守知道了,12歲就被太守招去做官。事跡被傳播到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最后官至尚書令,子、孫皆是朝廷重臣。
東漢后期的孔融,本是孔子的'第20世孫,父親孔宙是泰山都尉,父親拿了一盤子梨給孔融和其兄弟們,孔融就挑了個最小的梨,父親問他為什么?兹谡f:“我年齡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哥哥們年紀比我大,應該吃大的。“這就是孔融讓梨的典故。孔融官至虎賁中郎將,大中大夫。最后因得罪曹操而被殺。曹操派人包圍孔融家,孔融的兩個孩子仍然在玩耍,一點也沒有逃跑的樣子,孔融對使者求情,說:“有罪也是我的事情,這兩個孩子,一個9歲,一個8歲,就不要治罪了吧!痹捯魟偮洌髢鹤泳驼f:“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也是出于孔融。
三字經的故事 17
蘇洵是宋朝眉州眉山人,他和長子,次子,都是中國文學史上很有名的人物,后人合稱他們父子三人為“”。
蘇洵在少年時期是個不喜歡讀書的人,二十七歲時,他的哥哥中了科舉做了官,他才猛然想到自己也應該努力讀書。于是他下定決心,專心一意的鉆研六經百家的學說。一年后,蘇洵參加考試,不幸落榜;氐郊液,他長長的嘆氣說:“我一定是準備得不夠充分,所以才不能榜上有名。但是參加科舉考試求取功名,實在不是讀書學習的目的!庇谑前堰@一年多所寫的文章全部燒掉。從此閉門用功讀書,不再提筆寫文章。
經過五、六年的苦讀,蘇洵自覺學識大有增長,可以再拿筆寫文章了。當他下筆時,由于知識淵博,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完成一篇數千字的文章,文章論點正確,見解獨到,很受當時讀書人的推崇。
宋仁宗嘉佑年間,蘇洵帶著蘇軾和蘇轍到京師汴京?吹教K洵的文章后,十分欣賞他的才華,將他推薦給當時的宰相。韓琦也很贊賞他的.文才,對他禮遇有加。從此蘇洵名聞天下,人人爭相誦讀他的文章,并模仿他的寫作方法。對當時及后世都有深遠的影響。
三字經的故事 18
我們八小每天早晨都要進行經典誦讀,雖然我才上二年級,可我讀過的經典書目可不少,有《弟子規》、《三字經》、《笠翁對韻》等,我給大家說說我學《三字經》的故事吧!
剛開始學《三字經》的時候,我覺得太難了,一點都不好背,可是在張東老師耐心的解釋、啟發下,我覺得這一段段話挺有意思的,說的都是一個個感人的小故事,也就是很容易背誦的,在《三字經》中我最喜歡“頭懸梁、錐刺骨、彼不教、目勤苦”這句話,張老師告訴我們這段話的意思是:晉朝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頭發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戰國時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學習,我被他們刻苦學習的精神深深的'感動,想想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慈祥的老師對我們進行親切教誨,而我還上課不認真聽講,回家只是簡單的把作業做完,家長給我買的課外書,我很少如饑似渴去讀,課外學習資料我做的少,總是讓家長不時督促,我真是不好意思。
我應該按《三字經》上說的“彼既成、從稱異、爾小生、宜立志”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為強大,要想使自己成為一個強者,必須立志努力學習,學習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趁我們年少時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
三字經的故事 19
上小學前,媽媽就教我背《三字經》。我們天天外出散步,每當這時候,媽媽就把《三字經》帶在身上,我們一邊走,媽媽就教我背里面的句子,每次教完一段后她都要考考我,她說上半句,我說下半句,然后我們再交換,我背上半句,她背下半句。當我有句子不會背時,她就要教我多背幾遍,當我流利地背出來時,她立刻露出滿意的`笑容。這時候 ,她說會給我講《三字經》里面的故事,作為獎勵。
進入小學后,我們學校也很重視經典的學習,還自編了一套經典教材呢。我們一年級的經典教材剛好就是《三字經》。我可高興了!每周,老師都要帶我們讀《三字經》,講里面的故事,有感情的背誦。一年來,我不但能流利地背完《三字經》,而且還知道很多故事和知識,比如“孟母三遷”“孔融讓梨”“祖瑩詠詩”“文姬辯琴”,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朝代更替。我還懂得了很多道理,比如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學習要勤奮,努力才能成功,學習《三字經》的收獲可真大呀!
我愛讀經典。
三字經的故事 20
代王有一個心愛的百靈鳥,有大臣稟報出事了,但是沒死也不知道在哪里。原來是大臣不小心讓這個跑了。代王讓大臣找到,大臣說鳥已經飛上藍天找不到了,代王大怒下令斬掉小鳥,突然上大夫求見,代王說要是上大夫要是能把鳥找回來,就見見他。上大夫說殺了這個放走鳥的大臣他不反對,只是先讓自己宣布下他的`罪行。
上大夫說你可是犯了死罪,大臣忙說自己罪該萬死,但是大臣吞吞吐吐說了半天也沒說自己啥罪。上大夫說犯了三個罪,第一大臣太無能不小心放了鳥,第二大臣不小心放了鳥就殺了他,如果傳出去對代王聲譽不好,第三要是讓其他國家知道會笑話我們國家鳥命不如人命,給國家榮譽帶來危害。上大夫對代王說就這三條罪狀,還不該殺了他嗎?代王說還是放了他吧。大臣忙謝謝代王不殺之恩,上大夫說還是代王吧。
代王對上大夫說,代王應該感謝你呀,要不是你代王就做了糊涂事呀。這時候天氣下著雪,上代夫又說好冷,給代王說我們暖和了,百姓呢還在饑寒之中,在上代夫的勸說之下,代王不但放了把鳥放走的大臣,還給百姓發了糧食,這反饋了以人為本的故事。
三字經的故事 21
我在幼兒園小班的一天,爸爸給我帶回了一本書,摸著我的頭神秘兮兮地對我說:送你一本《三字經》,她可是經典啊!幾百年來,她一直是孩子上學必讀的書籍。聽了爸爸的話,我對那本書產生了吸引力,我好奇地打開書本,有字有畫,真是圖文并茂呀!爸爸見狀,指了指外公說:我為你請了一個老師,好好的跟外公學!
從那天起,我就纏著外公。于是外公教一句,我就學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外公看見我似懂非懂,就耐心的解釋給我聽,還津津有味地講其中的.小故事,什么〈〈孟母三遷〉〉、〈〈孔融讓梨〉〉,每當這時候,我總小手托著腮幫子,做外公的忠實聽眾,簡直入了迷。
沒過多長時間,我居然能背好長一段。那時候,我總是把《三字經》掛在嘴邊,常常贏得許多人的夸獎,家人也感到自豪。因此,家里一有客人來,爸爸媽媽就讓我在客人面前露一手,有時我還學著電視里古人背書的模樣,搖著頭腦,甩著小辮,惹著眾人哈哈大笑,那時我覺得美極了。
記得有一次,我在夢中背著《三字經》,驚醒了媽媽,媽媽以為我不舒服,連忙摸摸我的額頭,可仔細一聽,原來是我在背《三字經》呢!真是一場虛驚。
日積月累,滴水穿石,到了大班我終于能把《三字經》流利地背出來了,她在我以后學習中真管用!
三字經的故事 22
北齊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呤詩,后來當了秘書監著作郎。另外唐朝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時就能以下棋為題而作出詩賦。祖瑩八歲的時候能夠背誦《詩》、《書》,十二歲時是中書的學生,喜歡學習,迷戀讀書,日日夜夜的學習,他的父母害怕他會生病,禁止他但是不能夠使他停下來讀書,他經常偷偷地在暗地里藏著蠟燭,趕走童仆,等到父母睡著之后,點燃蠟燭讀書,用他的衣服遮蓋窗戶,害怕漏光,被家里人發覺,因為這件事情他的聲譽更加被傳開了,里里外外的親屬都叫他圣小兒,他特別喜歡寫文章。中書監的`高允每次感嘆說:“這個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數人能夠達到的,最終會大有作為的!
當時中書博士的張天龍在講解《尚書》,把其中的內容都講解了。學生們都聚集來聽,祖瑩在夜里讀老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師催促著講課十分急切,他于是就錯拿了住在同一個房間的學生趙郡李孝怡的《曲禮》卷就去聽課了。博士嚴厲,他不敢再回去,于是就在前面行禮,背誦多篇《尚書》,不遺漏一個字。祖瑩講完了以后,孝怡感到十分詫異,對淵博的學士們說了這件事,所有的學士都很驚訝。后來,高祖聽說了這件事,召見祖瑩,讓他背誦五經里的文章句子,并且敘述之中的意思,高祖聽后十分贊嘆祖瑩的才能,非常贊賞祖瑩。祖瑩出去之后,高祖和盧昶開玩笑地說:“當年流放共工在幽州北方后代的地方,怎么知道突然出現了這樣一個才子啊!”
三字經的故事 23
還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一地早上,我聞聲有一些生疏人邊走邊說什么:“人之始、性標擅、昔孟母、擇鄰處、玉不琢、不成器、香九齡、能溫席……”我立刻跑去問爸爸:“這些人想的是什么呀?”爸爸說:“他們思的是《三字經》!蔽掖穑骸啊度纸洝返赖腵是什么呀?”爸爸說:“《三字經》它能告訴我們做我的講理,學我們怎么往處事!币膊恢翘媸裁窗职值倪@句話深深地記在了我心面。
在我上小學以后,學校鼎力發展了經典誦讀運動。老師帶我們一伏誦讀《三字經》,在誦讀的進程中,我了結了《三字經》,匆匆地清楚了很多做人的路理,知說了不多感人的故事。
從“昔孟母,擇鄰處”這句話中,我懂得了《孟母三遷》這個故事了,更加感觸到母愛的巨大,信心要佳好教習,往返報我敬愛的媽媽!坝癫蛔、不成器”告知我一塊美玉不雕刻,成不了玉器己也一樣,假如不賴惡學習就不會理解各種常識跟情理,所以,當前我會更添盡力地學習!俺艟琵g、能暖席”這句話中,我曉得了父母給奪了我們性命,給予了咱們無所不至的關愛,爾們就要用舉動去愛父母,生涯中的點點滴滴皆要孝順父母:助爸爸媽媽分擔野務,作本人力不從心的事,干一個父母口中的好孩子。
誦讀《三字經》,它教會我如何看待學習如何孝順父母,如何友好同窗它未經成為了我的良師益敵。我要持續誦讀《三字經》,長大以后要做一個有德有才的人。
三字經的故事 24
記得在二年級的時候,老師教我們學習《三字經》,其中《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位名叫黃香的小孩,家里的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冬天的夜里,天氣特別寒冷,黃香躺在被窩里,半天仍是冷冰冰的,很難入睡。為了讓自己的父親少挨冷受凍,小黃香就走進父親的房里,給他鋪好被,然后鉆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后,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
學了這個故事后,我被深深地打動了。一直以來,家里所有的勞動,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輔導功課……這一切都看作是父母必然要做的。而我自己呢?只要享受就好。為什么相同的年齡,黃香有這么孝順?我還常常為父母的關心不夠而滿腹牢騷,耿耿于懷。想到這里,我的臉一下子變紅了……
晚上,我回到家,吃完晚飯后,我主動跑到水池邊,趕在媽媽的前面洗起碗來,不一會兒看見媽媽走過來,我立即大聲說:“媽媽從今天起,家里的碗由我來洗了”。媽媽驚訝地看著我,我把《香九齡,能溫席》的小故事講了一遍給媽媽聽,完了后,我捏著小拳頭自豪地說,“維九齡,能洗碗”!只見媽媽的眼睛亮閃閃的,高興地豎起了大拇指。
其實,只要我們一個小小的舉動,一句輕輕的問候,我們的父母就心滿意足了。愛人,首先要學會愛父母。
三字經的故事 25
學前班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本《小學生基礎知識集萃》,媽媽拿過去看了看,有些羨慕地說:“內容真豐富,還有《三字經》、《千字文》呢!真是本好書!可惜我小時候沒這條件,到現在連《三字經》都不會背呢!”我得意地說:“沒關系,您可以和我一塊兒背呀!”媽媽很快就答應了。
我和媽媽一起制定了背誦計劃,每天背四句,大約一個月背完。我們先理解意思再背誦,媽媽說這樣記得快。每次背誦我們都是用比賽的方式,媽媽總是沒有我背得快,可媽媽說:“寶貝就是比媽媽聰明。”聽了這話,我心里美滋滋的,背得更有勁兒了。
每到周末,我就和媽媽去廣場鍛煉身體,等我們把所有的項目都練完,就會感到渾身輕松。這時,媽媽就會找一個地方坐下來,拿出抄著三字經的'紙條,開始我們的背誦比賽。媽媽說:“這時腦子最靈,記得最快!惫皇沁@樣,不到幾分鐘,我就背熟了,很是高興。
有時,媽媽帶我去公園,我騎著自行車,媽媽步行。來到公園,我們先欣賞風景,走累了媽媽就會坐在長廊的凳子上休息。我就一邊騎車一邊背誦《三字經》,騎兩圈背一句,再騎兩圈再背一句,不一會兒就背熟了,媽媽檢查過關后,就會買個玉米、雪糕或是泡泡之類的東西來獎勵我,還為我豎起大拇指,高興地說:“孩子,你真棒!”我真是快樂極了,覺得背《三字經》真有趣。同學們,你也快來參加吧!
【三字經的故事】相關文章:
三字經的故事十八06-13
三字經的小故事08-14
三字經里的經典故事07-21
三字經周處的故事03-19
三字經對應的經典故事07-07
三字經里的扇枕溫席故事07-17
三字經中關于孟母的故事11-18
《三字經》經典勵志故事錦集06-24
三字經里的莊子巧辯故事08-07
三字經小故事精選10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