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古訓座右銘

時間:2024-08-29 23:40:50 王娟 座右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醫古訓座右銘(精選300句)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典的座右銘吧,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幾乎都有自己的人生格言——座右銘。座右銘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醫古訓座右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2、天地之理,有開必有合;用藥之機,有補必有瀉。——程國彭《醫學心悟·論補法》

  3、一人生死,關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吳尚先《理渝駢文續增略言》

  4、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靈樞·順氣一日分四時》

  5、醫非仁愛不可托,非廉潔不可信。——戴良《九靈山房集·卷十一》

  6、謹道如法,長有天命。——《素問·生氣通天論》

  7、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張機《傷寒論原序》

  8、初病在經,久病入絡。——葉桂《臨證指南醫案·胃脘痛》

  9、至重惟人命,最難確是醫。——龔信《古今醫鑒·謦醫箴》

  10、有醫術,有醫道。術可暫行一時,道則流芳千古。——趙獻可《醫貫·傷飲食論》

  11、業醫者,活人之心不可無,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劉昉《幼幼新書·自序》

  (醫)以活人為心,不記宿怨。——萬全《新刊萬氏秘傳幼科發揮·肺所生病》

  13、知其淺而不知其深,猶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猶未知也。——程國彭《醫學心悟》

  14、醫也者,順天之時,測氣之偏,適人之情,體物之理。——吳瑭《溫病條辨·解兒難》

  15、醫學貴精,不精則害人匪細。——陳夢雷等《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16、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素問·上古天真論》

  17、自古無不效之方,而世醫不識之病。——孫一奎《赤水玄珠序》

  18、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素問·寶命全形論》

  19、看方猶看律,用藥如用兵,機無輕發,學貴專精。——劉一仁《醫學傳心錄·病因賦》

  20、學到知羞,方知藝不精。——張景岳《類經論治類四失》

  21、不知為不知,亦良醫也。——程國彭《醫學心悟·醫中百誤歌》

  22、看方猶看律,意在精詳;用藥如用兵,機毋輕發。——李東垣《珍珠囊補遺藥性賦卷三》

  2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紀·擊壤歌》

  24、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

  25、人借氣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養,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

  26、善攝生者,無犯日月之忌,無失歲時之和。——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養性》

  27、醫者人之司命,如大將提兵,必謀定而后戰。——倪士奇《兩都醫案北案》

  28、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素問·寶命全形論篇》

  29、大喜蕩心,微抑則定;甚怒煩性,稍忍即歇。——《退庵隨筆》

  30、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31、古人醫在心,心正藥自真。——馮夢龍《警世通言》

  32、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疲。——《養生要集》

  33、臨病若能三思,用藥終無一失。——沈李龍《食物本草會纂病機賦》

  34、活到老,學到老,知識多,身體好。不知保養不算巧。——莊鄴策

  35、蓋醫學通乎性命,知醫則知立命。——趙學敏《串雅內編緒論》

  36、大醫精誠。——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37、人必有天賦之才而讀破萬卷,庶可以為醫矣。——王秉衡《重慶堂隨筆卷上論治案》

  38、知常達變,能神能明,如是者謂之智圓。——李中梓《醫宗必讀·行方智圓心小膽大論》

  39、名相治國,名醫活人,人貴于人有濟耳。——郭靄春

  40、醫之為道大矣,醫之為任重矣。——喻昌《醫門法律·自序》

  41、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

  42、夫醫官用藥,如將帥之用兵。——趙宜真《秘傳外科方總論》

  43、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張昭遠《舊唐書·孫思邈傳》

  44、不學無術,急于求售,醫之過也。——喻昌《醫門法律·明絡脈之法》

  45、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張機《傷寒雜病論序》

  46、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

  47、醫雖小道,而性命攸關,敢不知慎!——張介賓《景岳全書卷之三傳中錄京師水火說》

  48、乃知學不博而欲為醫難矣。——張從正《儒門事親》

  49、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張機《金匱要略》

  50、欲救人學醫則可,欲謀利而學醫則不可。——徐廷祚《醫粹精言卷一胞以為懷》

  51、醫不難於用藥,而難於認證。——溫載之《溫氏醫案咳嗽》

  52、夫醫藥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脈經序》

  53、善言天者,必驗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孫思邈《千金要方·大醫習業》

  54、一事長于己者,不遠千里,伏膺取決。——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55、人生如天地,和煦則春,慘郁則秋。——程杏軒《醫述·醫學溯源》

  56、醫者,意也。善于用意,即為良醫——孫思邈《千金翼方針灸上》

  57、人是小乾坤,得陽則生,失陽則死。——張介賓《類經附翼·大寶論》

  58、食后須行百步多,手摩臍腹食消磨。——尤乘《壽世青編·孫真人衛生歌》

  59、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

  60、凡看病施治,貴乎精一。——張介賓《景岳全書論治篇》

  61、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靈樞·營衛生會》

  62、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63、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壽世保元》

  64、琴醫心,花醫肝,香醫脾,石醫腎,泉醫肺,劍醫膽。——《幽夢續影》

  65、醫家有割股之心,安得有輕忽人命者哉?——程杏軒《醫述·醫學溯源》

  66、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素問·至真要大論》

  67、不知天、地、人,不可與言醫。——汪綺石《理虛元鑒》柯懷祖序

  68、醫以濟世,術貴乎精。——吳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69、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素問·移精變氣論》

  70、上工治未病。——《難經·七十七難》

  71、天復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素問·寶命全形論》

  72、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73、夫精神志意者,靜而日充者壯,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

  74、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國語·晉語八》

  75、醫,仁術也。仁人君子,必篤于情。——喻昌《醫門法律·問病論》

  76、術日以精,懷日以虛;名日以高,行日以謹。——吳尚先《理渝駢文》

  77、無恒德者,不可以作醫。——陳夢雷

  78、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

  79、百病多由痰作祟。——汪昂《湯頭歌訣·除痰之劑》

  80、養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孟子·盡心》

  81、技不如仙者,不得為醫。

  82、做人重在誠,為醫重在德。

  83、良藥治傷痛,厚德載愛心。

  84、律己廉為首,做人德在先。

  85、醫為仁人之術,必其仁人之心。

  86、不學無術,急于求售,醫之過也。

  87、在笑容中溫暖、融化病人的疼痛。

  88、行妙手仁心醫術,立高尚醫德醫風。

  89、文明興院以人為本,救死扶傷以德為先

  90、病重者優先,只要不死人,一切都好說。

  91、患者無分貴賤,愛人勝于愛己,百拇醫藥。

  92、不要貪多,病好越少,你學到的東西反而越多。

  93、沒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沒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崇高。

  94、技不如仙者,不得為醫。行醫一生,奉獻一生,不求名利,只求利人。

  95、上工治未病。——《難經·七十七難》

  96、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刺法論篇》)

  97、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篇》

  98、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

  99、大醫精誠——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

  100、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漢·張機《傷寒雜病論序》

  101、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靈樞·營衛生會》

  102、百病多由痰作祟。——清·汪昂《湯頭歌訣·除痰之劑》

  103、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素問·寶命全形論篇》

  104、初病在經,久病入絡。——清·葉桂《臨證指南醫案·胃脘痛》

  105、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

  106、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

  107、醫非仁愛不可托,非廉潔不可信。——元·戴良《九靈山房集·卷十一》

  108、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后晉·張昭遠《舊唐書·孫思邈傳》

  109、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

  110、望聞問切宜詳,補瀉寒溫宜辨。——明·李中梓《醫宗必讀·行方智圓心小膽大論》

  111、醫之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約。——清·喻昌《醫門法律·先哲格言》

  112、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

  113、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

  114、天地之理,有開必有合;用藥之機,有補必有瀉。——清·程國彭《醫學心悟·論補法》

  115、看方猶看律,用藥如用兵,機無輕發,學貴專精。——清·劉一仁《醫學傳心錄·病因賦》

  116、方不在多,心契則靈;癥不在難,意會則明。——明·陳實功《外科正宗·癰疽治法論第二》

  117、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厭于己。——《素問·舉痛論》

  118、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診候》

  119、虛邪賊風,避其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篇》

  120、醫之良,在工巧神圣;醫之功,在望聞問切;醫之學,在脈藥方癥。——清·陳清淳《蜀中醫纂·習醫規格》

  121、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

  122、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漢·張機《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第一》

  123、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素問·舉痛論篇》

  124、醫貴乎精,學貴乎博,識貴乎卓,心貴乎虛,業貴乎專,言貴乎顯,法貴乎活,方貴乎純,治貴乎巧,效貴乎捷,知乎此,則醫之能事矣。——清·趙濂《醫門補要·自序》

  125、齒,骨之窮也,朝朝琢齒,齒不齲。——《養生要集》

  126、養生先養身,養身先習動;養生先養心,養心先習靜。有動有靜,動靜相濟,一張一松,預防百病;動后血通,血通氣行,氣行神爽,祛病健康;靜后而定,定后而安,安后神怡,無病健體。

  127、冬季養生配方,我來跟你分享:西紅柿預防感冒,馬鈴薯保護血管,熱紅茶蓄養陽氣,牛肉增強抵抗力,牛奶補鈣營養高,生姜促血驅寒妙,愿你冬日身體好!

  128、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運動是步行。

  129、人借氣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養,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

  130、飯前一碗湯,氣死好藥方。

  131、陽消陰長之際,養生我有秘籍;早晚注意添衣,腰頸切莫受涼;滋陰潤肺原則,多吃芝麻糯米;堅持慢跑散步,耐寒鍛煉必須。情濃關懷給力,快樂安康伴你!

  132、人生如天地,和煦則春,慘郁則秋。

  133、雪花是冬天的孩子,嘻嘻在純潔的世界,熟睡在簡單的情節,傳遞我溫暖的祝福在這美麗的一頁。今日小雪,愿你開心一點,健康一點,溫暖一點點!

  134、立秋,秋高氣爽,沙場秋點兵。望著你,秋水伊人,秋水盈盈,秋波涌動的雙眸。我不慎墜落愛河,雖然你對我秋毫未犯,但是我定秋后算賬。給你一生幸福。

  135、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136、食畢當行走。唐代醫師與道士孫思邈

  137、知方而不知經,則失其理;知經而不知方,則失其宜。

  138、若要健,天天練,健康是長壽的伴侶,運動是健康的源泉。

  139、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

  140、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一一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一一《黃帝內經》

  141、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后能滋養元氣。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

  142、論曰,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俟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怪當今居世之士,宥不留神醫藥,精究方朮,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但競逐榮市,企踵權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

  143、早起不在雞鳴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宋·李昉等《太平御覽·卷七百二十》)

  144、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于熱。

  145、冬季調補還可以根據個人體質,在醫生的指導下食用藥膳養生,比如當歸生姜羊肉湯、山藥羊肉湯、枸杞紅棗雞湯等藥膳都適合冬季進補調養。

  146、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于寒。

  147、冬天到:吃紅棗,每天幾顆身體好;天氣干,食桃仁,心明眼亮人精神;天氣冷,多喝粥,玉米蕎麥加紅豆;冬季養生很簡單,愿你冬天更燦爛。

  148、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149、有規律的生活原是健康與長壽的秘訣 。——巴爾扎克 節制是最好的醫術。——博 恩

  150、利關不破,得失驚之;名關不破,毀譽動之。

  151、百病挾痰,頑病多痰,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無需只祛痰;貴在治氣以為要,氣順則津液自行,絕其源泉痰即消。

  152、柳顏趙歐四大圣,書法精妙傳后人,揮筆瀟灑情志濃,潑墨凝思又安神。動中有靜靜自安,靜中有動動健身。書法巨匠均長壽,平均終年逾八旬。

  153、我要變成一個可以讓你永遠感到溫暖的小太陽

  154、生津潤燥多吃梨,止咳化痰他更好。清喉利咽養嗓子,肝炎患者輔助療。

  155、性情宜怡養,樂觀壽年長。

  156、凡是有志為社會出力,為國家成大事的青年,一定要十分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徐特立

  157、熱食傷骨,冷食傷肺。清代養生家曹庭棟

  158、六府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159、大寒時節養生藥膳:牛奶粥有潤肺通腸,補虛養血之功效。用一百克粳米煮至六成熟,再加上半斤牛奶,繼續煮至成粥食用。

  160、春天暖日,飲食要清淡清溫,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而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新鮮蔬菜春筍、菠菜、芹菜、蘆薈、山藥、蓮子、銀耳等。

  161、養慧的境界。靜能生慧,靜能養生。

  162、我愛過幾個人,也被愛過幾遍,卻還是沒能將幸福留下。

  163、養生求安樂,亦無深遠難知之事,不過寢食之間爾。

  164、善言天者,必驗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大醫習業》)

  165、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于火。

  166、天地之理,有開必有合;用藥之機,有補必有瀉。(清·程國彭《醫學心悟·論補法》)

  167、烈烈寒風起,天氣總多變,陣陣涼意襲,天冷多加衣,冬季草木枯,熊蛙已冬眠,天寒地凍防感冒,多多鍛煉驅寒氣,朋友祝福送不停,愿你你快樂心歡喜!

  168、酷暑養生,我有秘籍,油膩葷菜,盡量少吃,綠豆蓮子,健脾祛濕,冷飲適度,養護腸胃,熱茶為先,菊花清火,炎夏煩躁,多多歡聚,關懷送上,快樂安康!

  169、動靜節宜,所以養生也;飲食衣服,所以養形也。

  170、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治風先治血,血足風自熄。

  171、治病必先治神,藥療必先心療。

  172、大德必得其壽。(孔子)

  173、洗菜鍛煉腰四周身體側對水槽,扭轉腰部讓身體略向水槽方向傾斜,這個運動可以練到腹肌、后背、側腹。注意防止滑倒。

  174、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呂氏春秋·盡數》)

  175、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176、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

  177、獨抱濃愁無好夢。

  178、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紀·擊壤歌》)

  179、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生,不自戕賊夭閼,而盡其天年,比自古圣智之所同也。──歐陽修

  180、煙有百害,而無一利。吞云吐霧,傷害身體,要活好,心別小;善制怒,壽無數。

  181、春季很容易引起春困,開車的人要注意幾點:車內不宜開空調、開車時不要吸煙、不要喝咖啡提神,開車時如果感覺困就要休息,注意安全第一。

  182、四月時節清明到,關懷牽掛來到了。經常鍛煉身體好,及時調劑心情好。清淡辛辣搭配巧,合理養生要知道。清明節快到了,愿您身體健康,一切順利!

  183、柳顏趙歐四大聖,書法精妙傳后人,揮筆瀟灑情志濃,潑墨凝思又安神。動中有靜靜自安,靜中有動動健身。書法巨匠均長壽,平均終年逾八旬。

  184、安樂有致死之道,憂患為養生之本。

  185、證有陰陽,脈有陰陽,藥有陰陽。

  186、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

  187、孤陰不長,獨陽不成。

  188、嘔苦知邪在膽,吐酸識火入肝。

  189、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生而身先,外其生而生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190、我們平時一定要注意保養自己的身體,只有身體健康才是第一位的,沒有一個好的身體,何談好的生活,對吧?

  191、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192、氣屬陽而無形,血屬有而有形。

  193、晨前皮包水(喝溫開水),睡前水包皮(熱水燙腳),健康又長壽,百歲不稀奇。

  194、要想健康快樂,學會自己找樂。

  195、選對事業可以成就一生,選對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選對環境可以歡樂一生,選對伴侶可以幸福一生,選對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196、心情不好的時候,音樂必須大聲,這樣才聽不到心碎的聲音。

  197、一夜好睡,精力百倍,徹夜難睡,渾身都累。要想好睡,遵守時規。

  198、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199、其實你并不知道在我心中你最美。

  200、早起不在雞鳴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201、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本來心體寬。(陸游)

  202、不喜歡勾心斗角,不喜歡被算計,不喜歡假假的友情。我喜歡簡單的人,簡單的事。

  203、拍打足三里,勝吃老母雞。

  204、中醫的祖訓名言警句:

  205、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得知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206、養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生孰為先,養心須樂觀。

  207、問候經常,關懷時常,用心傳遞,真誠祝愿,天冷了,多注意身體,風起了,多加件衣服,朋友的心意,不在話語多少,只要你能感受到溫暖就好,愿你幸福快樂,健康平安!

  208、大喜蕩心,微抑則定;甚怒煩性,稍忍即歇。——《退庵隨筆》

  209、久立傷骨,久站傷脛,久行傷筋,久坐傷心,久臥傷氣,久視傷神,憂傷損壽,枯坐損身!養生保健要注意適量、適度,尊重科學。愿你身體健康心情舒暢。

  210、治身養性謹務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抱樸子》

  211、竹從葉上枯,人從腳上老;天天跑步走,藥鋪不用找。

  212、病加于小愈。

  213、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214、青菜下油鍋,“滋拉”一聲煙最毒。油在高溫催化下,釋放含有丁二烯的煙霧,人若長期吸入易得肺癌。轉發你關心的人。

  215、一睡解百病

  216、春分春分,分走你的煩惱,留給你快樂;分走你的不順,留給你好運;分走你的挫折,留給你成功;分走你的清貧,留給你財富;分走你的憂愁,留給你幸福。

  217、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218、解憂排怒松弛秘訣:冷靜五分鐘。于社會,看主流,想本質;于別人,看優點,想長處;于家庭,看老小,想和睦;于自己,看缺點,想身體。

  219、憂悲多恚,病乃成積;好憎繁多,禍乃相隨。

  220、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221、調養心神,寧靜致遠

  222、飽食即臥,乃生百病。(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道林養性》)

  223、壯水之主以治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224、痰之為物,流動不測,故其為害,上至巔頂,下至涌泉,隨氣升降,周身內外皆到,五臟六腑俱有。痰為陰邪,易傷陽氣,痰性黏滯,易阻滯氣機,氣滯又會導致血瘀。

  225、青春被你背叛,身體被你頑劣,眼睛濕了,你卻留下一抹微笑。

  226、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則實。

  227、飯后一百步,強如上藥鋪。

  228、多近樹,常吃素,童心駐,忘歲數。

  229、休息與工作的關系,正如眼簾與眼睛的關系。──泰戈爾

  230、夫精神志意者,靜而日充者壯,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

  231、立秋養生膳食之生地粥:將大米煮成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功效:滋陰益胃,涼血生津。亦可做肺結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法!

  232、秋天養生有門道,早睡早起順時節,肺氣舒展身體棒,秋風秋雨莫秋愁,寒涼飲食要減少,蓮藕雪梨秋燥光。愿你安康!

  233、飲食要簡鮮,堅持十二點:數少點,質好點,菜多點,鹽淡點,品雜點,味香點,煮爛點,熱一點,稀一點,嚼慢點,早好點,晚早點。

  234、苦瓜清心又明目,黃瓜減肥清熱好;

  235、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曬被褥疾病少。

  236、上氣虛者,升而舉之;下氣虛者,納而歸之;中氣虛者,溫而補之。氣有余便是火,氣不足便成寒。

  237、慎風寒,節飲食,是從吾身上卻病法;寡嗜欲,戒煩惱,是從吾心上卻病法。

  238、小時候摔跤,總要看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哭,沒有就爬起來。長大后,遇到不開心的事,也要看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爬起來,沒有就哭。

  239、生活多美好啊,體育鍛煉樂趣無窮!──普希金

  240、相逢莫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

  241、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純良,不可信也。

  242、脾氣通于口,口和則知谷味矣。

  243、安靜固然可愛,恬靜尤為可貴。注重養生就要學會:xxx鬧中求安,樂中求恬xxx。自然和諧之美的安靜,健身不生病;享受天倫之樂的恬靜,越活越年輕。

  244、智者養生也,必須四時而調寒暑。

  245、一個人內心寬闊明亮,熱愛自然,順應節序,率真地去生活,那就是最健康的生活狀態!

  246、多記損心,多言耗氣;心氣內損,形神外散;初雖不覺,久則為弊;思則心氣上通于囟,腦髓實則思易得,過思則心火爍腦,頭暈,眼花,耳鳴之象立見,而髓傷也,髓本精生,下通督脈,命門溫養,則髓易充也。

  247、你離我而去,這讓我學會一個人堅強。

  248、養生者,不過慎起居飲食,節聲色而已。節在未病之前,而服藥在已病之后。

  249、吃飯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250、吃飯先喝湯,不用請藥方。

  251、心胸寬大能撐船,健康長壽過百年。

  252、不要用珍寶裝飾自己,而要用健康武裝身體。

  253、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254、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林逋

  255、凡食物不能廢咸,但少加使淡,淡則物之其味真性俱得。——《老老恒言》

  256、健康不是一切,沒有健康沒有一切。

  257、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

  258、煙有百害,而無一利。吞云吐霧,傷害身體,污染環境,損人害己,勸癮君子,戒煙勿吸。

  259、欲求長生先戒性。

  260、人是小乾坤,得陽則生,失陽則死。(明·張介賓《類經附翼·大寶論》)

  261、見素抱樸,少思寡欲。

  262、善養生者,慎起居,節飲食,導引關節,吐故納新。

  263、秋天到,氣候燥,記得天天吃紅棗;百合做菜潤潤肺,枸杞一杯精神好;蘋果葡萄都是寶,秋季養生少不了!祝君好!

  264、牢齒之法,早朝叩齒三百下為良。——《養生要集》

  265、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

  266、老年膳食安排巧,精、兼、少來身體好。精:食物新鮮,營養全面;兼:食不厭雜,粗細配搭;少:三四五頓,七八分飽。

  267、九重天子寰中貴,五等諸侯門外尊。爭似布衣狂醉客,不教性命屬乾坤。

  268、多言則背道,多欲則傷生。

  269、人活在世上,什么事最難?希臘泰勒答:“認識你自己”。你不認識你自己,誰也代替不了你;你不損傷自己,誰也殘害不了你;你不珍愛自己,誰也保護不了你;你不戰勝自己,誰也完善不了你。

  270、憂靠自排,怒靠自制。

  271、多食則氣滯,多睡則神昏。

  272、健康或養生的經典句子鐵不冶煉不成鋼,人不運動不健康。

  273、管住自己的嘴,邁開自己的腿,敞開自己的心。

  274、太饑傷脾,太飽傷氣。

  275、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素問·上古天真論》)

  276、有什么別有病,沒什么別沒錢,缺什么也別缺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

  277、長壽秘籍:戒縱欲,戒名利,戒吸煙,戒暴食,戒懶惰,戒抑郁。要限酒多茶,要勤勞鍛煉,要心胸開闊,要細嚼慢咽,要淡泊寧靜,要清心寡欲。

  278、節嗜欲者,治身之本。

  279、期壽對聯:上聯:何止于米(88歲);下聯:相期以茶(108歲)。

  280、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熱粥常喝好養生,芝麻粥喝了可益精,喝小麥粥煩惱不生,蘿卜粥喝了痰不生,胡桃粥喝了可固精,大棗粥治貧血病,祝立冬快樂!

  281、一陰一陽者,天地之道;一開一合者,動靜之機。

  282、“四不”益壽又延年:不急不惱百年不老,不懶不讒益壽延年。

  283、健康是自己的,錢財是兒女的。自己只管自己事,兒女瑣事由他去。

  284、看方猶看律,用藥如用兵,機無輕發,學貴專精。

  285、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內經)

  286、病多知藥性。

  287、疾病三分在治,七分調養

  288、忍三分寒,吃七分飽。

  289、人生有緣才相聚,何必與人過不去。人逢花甲嘆時短,我命在我不在天。

  290、行欲方而智欲圓,心欲小而膽欲大。

  291、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292、推拿按摩,舒筋活絡,祖傳秘方,養生保健。

  293、至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

  294、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精。

  295、老人之情,欲豪暢,不欲郁郁閼,可以養生。——《類修要訣》

  296、心胸里頭能撐船,健康長壽逾百年。

  297、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

  298、名高折人壽,思苦減天年。

  299、四不”益壽又延年:不急不惱百年不老,不懶不讒益壽延年。

  300、醫不三世,不服其藥。

【中醫古訓座右銘】相關文章:

經典古訓格言07-26

古訓格言05-23

古訓勵志語錄(精選50句)11-06

古訓勵志的名言警句160句08-28

古訓精彩至理名言(精選180句)08-18

中醫的諺語12-28

中醫經典諺語11-14

中醫中醫內科重點知識梳理03-08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中醫太陰病證03-22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 |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無碼在線觀看 | 性色的视频网站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在线 |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污污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