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勵志作文兩篇推薦
學會寬容與釋然
瑪利·芭特出生于20世紀30年代一個悲慘的家庭,她的母親終身未嫁,一生嗜酒如命,毫無能力來照顧她。她在5歲的時候就被送到了收容所。盡管后來被收養,但不得不接受苛刻的家庭管制,有時候甚至被虐待或關暗房。17歲的瑪利患上了抑郁癥,然而她卻被醫生誤認為精神分裂癥。更加不幸的是,她被關在精神病院達17年之久。這期間她已經徹底絕望。
有的時候,她不開口,不吃也不動,曾多次企圖自殺。到了60年代初,醫生重新檢查她的情況,卻發現她不是精神分裂癥。天啊!醫院誤診了,而她卻由于別人的失誤被強行監禁17年。實際上,結果正如核腦手術檢查出來的那樣,她得的是憂郁癥和恐慌混亂癥。后來,經過朋友們、精神專家們的幫助,輔助以適當的治療,她終于得以在1964年健康地走出了醫院。
34歲的瑪利發現自己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她要怎樣的生活?當然所有的不幸給了她平庸的理由。畢竟,她曾經遭遇過被拋棄、被虐待,她完全有權利去怨恨、去憤怒,然而,瑪利有她自己的選擇。
為了同命運抗爭,她勇敢地向夢想沖刺。在離開醫院之后她很快嫁給了所愛的人。又相繼在莎琳學院和哈佛大學獲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她選擇幫助那些心理上有殘疾的人,四處演講,出書。同樣,她的事跡也被拍成了由馬婁·湯馬斯主演的勵志電視劇。
1988年,58歲的瑪利回到了曾經摧殘她多年的精神病院,但這次是以社區院長的身份,而不是病人。瑪利說:“寬恕讓我從一個悲慘的起點邁向光明的前途。”美聯社有一篇文章報道她的升職,她對此評價是:“如果我不學會寬容與釋然,我將永遠無法成長。”
愛的方式
有一位母親,十分熱愛她的家庭,疼愛她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對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外,反映在吃東西上面,就更加明顯。
平常買東西,明明是一家4個人,她總是只買3份,省下自己這一份,喝牛奶,買3盒一冰淇淋,要3杯,喝汽水,3罐就夠了。丈夫和兩個孩子,永遠享有優先的待遇;而她自己,則總屈于不需要、不必考慮的低姿態位置。
有一回,一家人出游,做母親的實在口渴了,便買了4罐可樂,分別遞給丈夫、孩子之后,自己便也喝了起來。但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動作,竟引起兩個孩子大大的驚詫和不以為然:“媽媽!你怎么也喝可樂呀?”
那位母親忽然驚覺,自己那種一切為孩子的愛的方式,只會培養出孩子的自私、理所當然和不知珍惜的負面個性,是一種“錯愛”。人總是要先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青春勵志作文】相關文章:
青春勵志文章-青春勵志11-28
青春勵志作文12-28
青春勵志的作文05-17
青春如花勵志作文12-10
勵志青春作文范例12-03
青春勵志作文【精】12-15
青春勵志奮斗作文03-06
關于青春勵志的作文10-22
青春勵志作文(必備)06-24
[熱門]青春勵志作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