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的勵志故事
霍金的勵志故事1
霍金勵志故事1: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想起霍金,眼前就浮現出這位科學大師那永遠深邃的目光和寧靜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僅僅因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為他還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有一次,在學術報告結束之際,一位年輕的女記者捷足躍上講壇,面對這位已在輪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學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無悲憫地問:“霍金先生,盧伽雷病已將你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
這個問題顯然有些突兀和尖銳,報告廳內頓時鴉雀無聲,一片靜謐。霍金的臉龐卻依然充滿恬靜的微笑,他用還能活動的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于是,隨著合成器發出的標準倫敦音,寬大的投影屏上緩慢然而醒目地顯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還能正常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正常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心靈的震顫之后,掌聲雷動。人們紛紛擁向臺前,簇擁著這位非凡的科學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人們深受感動的,并不是因為他曾經的苦難,而是他直面苦難時的堅守、樂觀和勇氣。人生如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樂。如果誰總自以為失去的太多,總受到這個意念的折磨,誰才是最不幸的人。
【感悟】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倘若心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會被悲觀、絕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負重登山、舉步維艱了。如若用心感恩,慶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終以那份豁達與堅韌去化解并超越苦難。因為境由心生———問題本身都不是問題,如何對待它才是最大的問題。畢竟,決定生命品質、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霍金勵志故事2:制造地獄中的“天堂”
《時間簡史——從大到黑洞》自1988年出版以來一直居暢銷書之列,在全世界的銷量達一千萬冊,這本科普著作的作者就是斯蒂芬·霍金。見到斯蒂芬·霍金教授的人往往會大吃一驚,因為這位被科學界公認為繼愛因斯坦之后的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竟然是一個喪失了語言能力,全身只有三個右手手指可以動的殘疾人。那么他是怎樣堅強而出色地表達了自己對真理的極大興趣?
在霍金二十一歲時,悲哀的事情發生了,他被確診患了罕見的、不可治的運動神經癥。此病叫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簡稱ALS。醫生說他只能活兩年半。那時的霍金在意志上曾一度低沉,他經歷了一場難以排遣的內心沖突,但最終他覺得“反正就是一死,不如做些像樣的益事”,結果,經年累月,他粉碎了醫生的預言,堅強地活了下來。
霍金慶幸地說:“幸虧我選擇了理論物理學,因為研究它用頭腦足矣。”他無法用筆,卻可以在紙上以精神圖像表達自己的思想。他說:“我工作主要依賴直覺,我試著證明自己的假說,有時我發現原來的設想是錯的,但它可以導致新的思想。我發現同其他人討論,對我的思想十分有益,即使他們沒提出什么見解,但當我把自己的思想闡釋給他們時,能幫助我整理自己的想法。”
霍金對于宇宙學的研究很獨特,他極少用望遠鏡觀測天象,對此他不感興趣,卻總是更專注于以敏銳的思維探測宇宙,所以憑直覺和理智創造他的學說,就成為他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他畢生追求的神圣目標就是確立一個統一、完善的理論,他企圖用一組方程式囊括宇宙的一切奧秘。
針對愛因斯坦詮釋宇宙創生的名言:“上帝不擲骰子”(世間的一切都是必然的、可知的,萬事萬物的出現與發展自有其規律在);霍金的見解是:“愛因斯坦錯了。上帝不僅擲骰子,而且有時候在看不見骰子的地方擲骰子。”(宇宙的產生不僅具有偶然性,而且有時候就在看似茫然中深含著絕妙的偶然。)在科技手段越來越高明的今天,在天文物理學的最新觀測中,宇宙所呈現出的風貌和實質正不斷證實霍金對宇宙的詮釋。這個坐在輪椅里的人,其智慧之光直指人類理性的終極探問,并超越了一代科學巨星愛因斯坦。
在自己的肢體嚴重癱瘓,并嚴重地妨礙了與外界環境交流的困境中,斯蒂芬·霍金仍以驚人的智慧、熱情和毅力精彩地實現了自己的崇高夙愿。
【感悟】
當一個人只有頭腦可以自由翱翔時,生命必將調集一切活力讓這智慧之神高高地飛起來。
霍金勵志故事3:感恩的心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于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動了大眾。
有一次,在學術報告結束之際,一位年輕的女記者搶先躍上講壇,面對這位當時已在輪椅上生活了30多年的科學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無悲憫地問:“霍金先生,病魔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這個問題顯然有些唐突和尖銳,報告廳內頓時鴉雀無聲,一片靜默。霍金的臉上卻依然充滿恬靜的微笑,他用還能活動的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于是,隨著合成器的標準倫敦音,寬大的投影屏上緩慢而醒目地顯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霍金勵志故事4:堅強
在21歲之前,霍金也曾經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中小學時期的霍金沒有傲人成績卻有突出的聰明才智,同學們稱他為“愛因斯坦”。8歲時霍金轉學到StAlbansHighSchoolforGirls圣奧爾本斯女子學校,在當時的年代,年紀小的男孩可以在其中一間社堂(House)上學,之后呢他又轉學到RadlettSchool拉德雷特公校讀了一年,1952年9月進了StAlbansSchool圣奧爾本斯公校。霍金的父母十分重視教育。父親希望霍金可以考進廣受好評的WestminsterSchool西敏公學,但是13歲的霍金在獎學金考試當天生病了,沒有獎學金也沒有助學金,父母無法負擔昂貴的學費,所以霍金留在了StAlbansSchool。
從1958年起,在數學老師DikranTahta的指導下,霍金和小伙伴們利用時鐘零件、舊電話交換機和其它回收零件制作電腦,霍金在科學方面的天賦這時候就逐漸突出啦。1959年,17歲的霍金進入了牛津大學主修物理和化學。
霍金傲人的天資讓他與眾不同。剛進大學時霍金覺得無聊寂寞,他的年紀比其他同學小,卻覺得大學的功課“荒謬的簡單”。大二大三的時候,霍金變得活潑幽默,人氣飆增,對古典音樂和科幻小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霍金的大學三年沒有成為學霸,但他的計劃非常明確,就是進入劍橋大學研究院讀宇宙學Cosmology。最終他也成功以一等榮譽學位進了劍橋大學。可惜天妒英才,霍金21歲的時候被診斷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俗稱漸凍癥,預測只能活2年。然而醫生對霍金的預言就像2012世界末日一樣沒有發生,或者說,生命為他創造了奇跡,直至去世的前一天,霍金依然開心快樂地活著。
霍金的勵志故事2
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當今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熵聯系在一起。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這個時候他的家鄉倫敦正籠罩在希特勒的狂轟濫炸中。這迫使霍金一家搬離海格特的家園,遷到牛津避難。他們在霍金誕生后又回到了倫敦。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并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為復雜的玩具,據說他曾做出一臺簡單的電腦。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倫敦附近的幾個小鎮度過了自己美好的童年。多年以后,他們的鄰居回憶說,當霍金躺在搖籃車中時非常引人注目,他的頭顯得很大,異于常人———這多半是因為霍金現在的名聲與成就遠遠異于常人,鄰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記憶里重新刻畫一下天才兒童的形象。
霍金熱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此當他看到一件新奇的東西時總喜歡把它拆開,把每個零件的結構都弄個明白——不過他往往很難再把它裝回原樣,因為他的手腳遠不如頭腦那樣靈活,甚至寫出來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歲時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物理。他仍舊不是一個用功的學生,而這種態度與當時其他同學是一致的,這是戰后出現的青年人迷惘時期——他們對一切厭倦,覺得沒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東西。霍金在學校里與同學們一同游蕩、喝酒、參加賽船俱樂部,如果事情這樣發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為一個庸庸碌碌的職員或教師。然而,病魔出現了。
從童年時代起,運動從來就不是霍金的長項,幾乎所有的球類活動他都不行。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變得更笨拙了,有一兩回沒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從樓梯上突然跌下來,當即昏迷,差一點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劍橋讀研究生后,他的母親才注意到兒子的異常狀況。剛過完21歲生日的霍金在醫院里住了兩個星期,經過各種各樣的檢查,他被確診患上了“盧伽雷氏癥”,即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癥。
大夫對他說,他的身體會越來越不聽使喚,只有心臟、肺和大腦還能運轉,到最后,心和肺也會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兩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這種病惡化得相當迅速。這對霍金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他幾乎放棄了一切學習和研究,因為他認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碩士論文的`那一天。然而,一個女子出現了。一名叫珍的姑娘出現在霍金生命中,鼓勵他振作起來。后來他們很快墜入愛河,不久他們結婚了。
患病后,霍金為了家庭,為了自己的理想,果斷的“站了起來”,繼續了自己的研究。他自己在個人傳記中談到,他并不認為疾病對他有多大影響,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同時,他又努力證明自己能夠象常人那樣生活!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絕不麻煩別人,他很憎恨別人把自己當做殘疾人,他說:一個人身體殘疾了,決不能讓精神也殘疾。霍金的意志力是非常堅強的,同時他又是一個對生活很有主見的人。他對生活永遠充滿了樂觀和幽默的態度。在他患病后,曾有6次非常近距離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頑強的活了下來。
一次霍金演講結束后,一位女記者沖到演講臺前問到:“病魔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大師的臉上充滿了笑意,用他還能活動的3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后,顯示屏上出現了四段文字:“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的親人和朋友”在回答完那個記者的提問后,他又艱難的打出了第五句話:“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現場頓時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霍金的勵志故事3
霍金,英國著名物理學家,他的故事是一個克服殘疾和擺脫生命低谷的勵志故事。他自幼就表現出驚人的天賦,但在21歲時被診斷出患有漸凍人癥,這種晚期神經退行性疾病讓他迅速變得殘疾。
面對生命中的巨大挑戰,霍金并沒有放棄。他不斷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大量重要理論,如黑洞輻射、宇宙演化等,堪稱是現代物理學的一個偶像。
此外,霍金仍然關心全球科學教育的推廣,他在世時參與了好幾個教育計劃,讓更多的年輕人得以加入這個領域。
正是霍金堅韌的精神,它牢記在心的勵志態度,始終讓他前進,即使在如此艱難的日子里也沒有放棄,堅持讓他成為我屈指可數的敬業、勤奮、堅韌、智慧和創造力,一個不可復制的'天才。
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這個傳奇的人物帶來了很多的想法和啟示。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生命的道路上,關鍵的是如何平衡生活,職業和個人成長,以及如何在面對美好未來時堅持希望。
特別是,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應該學習像霍金一樣保持樂觀,堅守信念,不放棄任何希望。正如他所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看待世界的方式越來越重要,更加深入了解和探索可能會為我們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最后,讓我們都從霍金身上汲取力量和鼓舞,跟隨他堅強而激勵人心的步伐,不斷走向我們平衡生活和未來的美好前景。
霍金的勵志故事4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這個時候他的家鄉倫敦正籠罩在希特勒的狂轟濫炸中。這迫使霍金一家搬離海格特的家園,遷到牛津避難。他們在霍金誕生后又回到了倫敦。童年的時候的霍金,學業成績并不突出,但是喜歡設計極為復雜的玩具,據說他曾做出一臺簡單的電腦。
霍金與他的妹妹在倫敦附近的幾個小鎮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們的鄰居回憶說,當霍金躺在搖籃車中的時候非常引人注目,他的頭顯得很大,異于常人——這多半是因為霍金現在的名聲與成就遠遠異于常人,鄰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記憶里重新刻畫一下天才兒童的形象。
霍金熱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此當他看到一件新奇的東西的時候總喜歡把它拆開,把每個零件的結構都弄個明白——不過他往往很難再把它裝回原樣,因為他的手腳遠不如頭腦那樣靈活,甚至寫出來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歲的時候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物理。他仍舊不是一個用功的學生,而這種態度與當時其他同學是一致的,這是戰后出現的青年人迷惘時期——他們對一切厭倦,覺得沒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東西。霍金在學校里與同學們一同游蕩、喝酒、參加賽船俱樂部,如果事情這樣發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為一個庸庸碌碌的職員或教師。然而,病魔出現了。
病魔出現了
從童年時代起,運動從來就不是霍金的長項,幾乎所有的球類活動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變得更笨拙了,有一兩回沒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從樓梯上突然跌下來,當即昏迷,差一點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劍橋讀研究生后,他的母親才注意到兒子的異常狀況。剛過完21歲生日的霍金在醫院里住了兩個星期,經過各種各樣的檢查,他被確診患上了“盧伽雷氏癥”,即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癥。
大夫對他說,他的身體會越來越不聽使喚,只有心臟、肺與大腦還能運轉,到最后,心與肺也會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兩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這種病惡化得相當迅速。這對霍金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他幾乎放棄了一切學習與研究,因為他認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碩士論文的那一天。
輪椅出現了
霍金的病情漸漸加重。1970年,在學術上聲譽日隆的霍金已無法自己走動,他開始使用輪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沒離開它。
永遠坐進輪椅的霍金,極其頑強地工作與生活著。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輪椅回柏林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縫了13針,但是48小時后,他又回到辦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與友人去鄉間別墅,上坡時拐彎過急,輪椅向后傾倒,不料這位引力大師卻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叢中。
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來有點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后,他仍然堅持用惟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沖直撞”;在莫斯科的飯店中,他建議大家來跳舞,他在大廳里轉動輪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
當然,霍金也嘗到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來自直覺的啟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對象是宇宙,但是他對觀測天文從不感興趣,只有幾次用望遠鏡觀測過。與傳統的實驗、觀測等科學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覺。
“黑洞不黑”這一偉大成就就來源于一個閃念。在1970年11月的一個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時開始思考黑洞的問題。他突然意識到,黑洞應該是有溫度的,這樣它就會釋放輻射。也就是說,黑洞其實并不那么黑。
這一閃念在經過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論。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斷地輻射出X光、伽馬射線等,這就是有名的“霍金輻射”。而在此之前,人們認為黑洞只吞不吐。
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黑洞輻射機制,霍金對量子宇宙論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霍金獲得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我有愛與愛我的親親人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一位女記者提出一個刁鉆的問題,但是霍金還是以恬靜的微笑這樣回答)霍金不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學界,也以他頑強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勵志照亮人生,成功改變命運!
霍金的勵志故事5
斯蒂芬·威廉姆·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生于1942年1月8日的霍金剛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之時。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他因患“漸凍癥”(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么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游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于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斯蒂芬威廉姆霍金于1942年1月8日(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生于英格蘭牛津。他父母原住在倫敦北部,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牛津被認為是一個生育孩子較安全的地方。他八歲時,他家搬到圣愛爾本斯,倫敦北面20英里的一個小鎮。十一歲時,史蒂芬到圣愛爾本斯學校上學,然后上牛津的"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他父親上過的學院。雖然他父親想讓他學醫,但他卻想學數學。而大學學院沒開數學專業,所以他選擇了學物理。在大學學院學了三年,沒花多大工夫,他被授予自然科學甲等榮譽學位。
然后史蒂芬到康橋做宇宙學研究,那個時候在牛津還沒有一個人從事宇宙學研究。他的導師是丹尼斯西馬,雖然他本希望弗雷德霍依爾做他的導師的,費雷德霍依爾當時正在康橋工作。獲得博士學位后,他在剛維爾塞斯學院先是做助研,后來便做職業研究工作。1973年斯蒂芬離開天文學院來到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自1979年,斯蒂芬做"路克斯"數學教授。這個職位是1663年根據萊佛仁德亨利路克斯的.遺囑以路克斯留下的錢作?基金創建的。路克斯曾經是該大學的英國議員。第一個獲得"路克斯"數學教授職位的是依扎克巴洛,然后是依扎克牛頓。
斯蒂芬霍金一直從事宇宙的基本定律的研究工作。與羅杰彭羅斯一起,他發現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暗示了空間和時間是從大爆炸奇點處開始而至黑洞結束。這些結果顯示把廣義相對論與量子理論結合起來是必要的,這是二十世紀前半世紀的另一個科學發展。他發現的這樣一個結合的一個后果是黑洞不應該是完全黑的,黑洞向外輻射,最終蒸發,消失。另一個推測是宇宙在想象的時間里沒有邊緣,它是無限的。這將意味著宇宙形成的方式完全是由科學定律決定的。他發表的著作包括:與G·F·R·艾利斯合著的《時空的大規模結構》,與W·以色列合著的《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世紀眺望》和與W·以色列合著的《重力300年》 。
史蒂芬霍金有兩部暢銷書:他的最暢銷書——《時間簡史》,和后來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它》。霍金教授有十二個榮譽學位。1982年他被授予CBE,獲榮譽伙伴稱號。他獲得過許多獎勵,獎金,獎牌。他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和美國國家科學學會會員。斯蒂芬霍金繼續把他的家庭生活(他有三個子女和一個孫子女),他的理論物理研究與廣泛的旅行和演講結合起來。
霍金的勵志故事6
60年代,由于天文學的一系列新發現,激發了天體物理學的研究。霍金正逢其時,黑洞研究使霍金初露頭角。霍金將熱學引入黑洞的研究,這大大加深了對黑洞的認識。這時,霍金認為,可能存在一種'微型黑洞'。這種黑洞很小,有的會小到像質子或中子那樣的大小。按照現代物理學的理論,當物體小到這樣的程度,它應服從量子力學的規律。霍金的進一步研究表明:黑洞可以蒸發;黑洞越小,它蒸發得越快。1個10億噸(個頭與質子大小相當)的黑洞要用100億年的時間才能蒸發干凈,而最后0.1秒內所釋放的能量相當于100萬顆百萬噸級的氫彈爆炸。這就是說,大家是不是應該仔細地進行天文觀測,力圖在宇宙空間找到這種'微型黑洞'而加以利用呢?!
霍金對大爆炸理論研究有很大貢獻。霍金認為,宇宙起源于一個'奇點','奇點'處的'爆炸產生了粒子和能量,粒子間的作用產生了星云,進而演化到大家今天的世界。今天的宇宙仍在膨脹著,將來的宇宙可能將繼續膨脹下去,也可能在膨脹到極限時轉而收縮至當初形成宇宙的那個'奇點'。看上去這好像很有趣,然而,這就是今天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水平。 由于霍金在天體物理學研究上取得的成績,霍金獲得1978年的愛因斯坦獎。1980年霍金又當上了三一學院盧卡斯講座的教授。牛頓曾經是該講座的教授。現在,霍金已快60歲了。盡管身體殘疾,霍金仍經常旅行、演講、著述。霍金的《時間簡史》已發行幾千萬冊,被譯成40多種語種。由于霍金那富于傳奇色彩的奮斗經歷,霍金的《時間簡史》還被搬上銀幕。人們看到了黑洞和基本粒子的畫面,聽著霍金敲打計算機鍵盤和計算機合成后的聲音,人們為現代物理和宇宙理論的深奧所震懾,為人類的智慧所感嘆,并且更加佩服霍金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時仍在攀登科學高峰所表現出的偉大精神。
大家常說,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霍金有身體上的缺陷,可霍金的頭腦卻很聰明!
霍金的勵志故事7
在新的千年到來之際,美國白宮曾進行了一系列的演講,其中以科學為主題的演講是《想像與變革---下一個千年的科學》。它的演講者就是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系教授、"輪椅天才"斯蒂芬·霍金。霍金患有嚴重的殘疾,雙手只有3個手指能動。這個極度殘疾和極度聰明的科學家成了這次不同尋常演講的理想人選。 外號叫"愛因斯坦"
20世紀90年代,談論宇宙學漸成一種時髦,宇宙大爆炸理論雖不是新的理論,但在公眾心中卻非常新穎。特別是談到霍金,人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并稱霍金是自愛因斯坦之后最好的物理學家。
霍金是英國人。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這一天恰好是意大利物理學家、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紀念日,幾天前還是牛頓的生日:1643年1月4日。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呱呱墜地的小霍金頭上罩上了金色的.光環。用霍金自己的話說:"我估計大約有二十萬個嬰兒在同日誕生"。
小霍金也像普通的小孩一樣,喜歡玩具,著迷于玩具火車,甚至自己花錢買來了電動火車。十幾歲時,霍金還喜歡制作飛機模型和輪船模型,甚至嘗試發明一些游戲,比如制作不同顏色零件的工廠、運送產品的公路和鐵路,以及股票市場。霍金和一個同學負責編制游戲的規則。在編制這些游戲時,小霍金的目標是"建造我能控制的可以開動的模型","這些游戲及制作都來自于探究事物并且進行控制的要求"。這種要求一直驅動霍金去"探究事物",甚至在后來的宇宙學研究中仍在起作用。
霍金的勵志故事8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剛好就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所以小時候對模型特別著迷。他十幾歲時不但喜歡做模型飛機和輪船,還和學友製作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戰爭游戲,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這種渴望驅使他攻讀博士學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后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后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后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連閱讀也要別人替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讓他驅動著輪椅逐頁去看。
霍金一生貢獻於理論物理學的研究,被譽為當今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時間簡史》及《黑洞與嬰兒宇宙以及相關文章》。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就是在他在病發后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蹟,也證明了殘疾并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就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霍金的勵志故事9
霍金是一個懂的感恩生活和樂觀不屈的人。霍金從小就擁有對自然科學的強烈興趣,在大學時代(當時還沒患病),他就意識到,肯定會有一套能夠解釋宇宙的萬物理論,并陶醉于對其的思索之中,把之當做了自己的信仰,并具有極強的使命感。在他21歲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癥后他也消沉過一段時間,極度失望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努力去幫助一些人們。醫生當時預測他最多只能活2年,但2年過后情況并不是非常糟糕。后來他又想到了以前曾和自己一個病房的男孩,那個男孩第二天就死去了。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覺得自己還不算倒霉,不應該就這樣放棄,自己17歲就考上劍橋大學,擁有異乎常人的頭腦。(之前他就和珍認識,后來他們很快墜入愛河,不久他們結婚了)患病后,霍金為了家庭,為了自己的理想,果斷的“站了起來”,繼續了自己的研究。他自己在個人傳記中談到,他并不認為疾病對他有多大影響,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同時,他又努力證明自己能夠象常人那樣生活!
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絕不麻煩別人,他很憎恨別人把自己當做殘疾人,他說:一個人身體殘疾了,決不能讓精神也殘疾。霍金的意志力是非常堅強的,同時他又是一個對生活很有主見的人。他對生活永遠充滿了樂觀和幽默的態度。在他患病后,曾有6次非常近距離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頑強的活了下來。一次霍金演講結束后,一位女記者沖到演講臺前問到:“病魔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大師的臉上充滿了笑意,用他還能活動的3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后,顯示屏上出現了四段文字:“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的親人和朋友”…在回答完那個記者的提問后,他又艱難的打出了第五句話:“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現場頓時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的'確用霍金自己的話來說,活著就有希望,人永遠不能絕望!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即使病魔把霍金關在果殼中,他也是無限空間之王! 霍金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都應該對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主見,擁有自己的夢想,并全力以赴為之奮斗!
霍金的勵志故事10
霍金是一個懂的感恩生活和樂觀不屈的人。
霍金從小就擁有對自然科學的強烈興趣,在大學時代(當時還沒患病),他就意識到,肯定會有一套能夠解釋宇宙的,并陶醉于對其的思索之中,把之當做了自己的信仰,并具有極強的使命感。
在他21歲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癥后他也消沉過一段時間,極度失望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努力去幫助一些人們。醫生當時預測他最多只能活2年,但2年過后情況并不是非常糟糕。后來他又想到了以前曾和自己一個病房的男孩,那個男孩第二天就死去了。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覺得自己還不算倒霉,不應該就這樣放棄,自己17歲就考上,擁有異乎常人的頭腦。(之前他就和珍認識,后來他們很快墜入愛河,不久他們結婚了)
患病后,霍金為了家庭,為了自己的理想,果斷的“站了起來”,繼續了自己的研究。他自己在個人傳記中談到,他并不認為疾病對他有多大影響,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同時,他又努力證明自己能夠象常人那樣生活!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絕不麻煩別人,他很憎恨別人把自己當做殘疾人,他說:一個人身體殘疾了,決不能讓精神也殘疾。
霍金的意志力是非常堅強的,同時他又是一個對生活很有主見的人。他對生活永遠充滿了樂觀和幽默的態度。在他患病后,曾有6次非常近距離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頑強的活了下來。
一次霍金演講結束后,一位女記者沖到演講臺前問到:“病魔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
大師的臉上充滿了笑意,用他還能活動的3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后,顯示屏上出現了四段文字: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
我的大腦還能思維;
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
我有愛我和我愛的親人和朋友”...
在回答完那個記者的提問后,他又艱難的打出了第五句話:“對了,我還有一顆!”
現場頓時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的確用霍金自己的話來說,活著就有希望,人永遠不能絕望!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即使病魔把霍金關在果殼中,他也是無限空間之王!
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都應該對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主見,擁有自己的夢想,并全力以赴為之奮斗!
霍金的勵志故事11
霍金非常苦惱,以至于霍金認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然而,霍金并未放棄正常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而且霍金在這時結婚了,5年后霍金成了3個孩子的父親。
患病的霍金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勤奮。霍金曾夢到自己被處死了,由此霍金希望,'如果我被赦免,我還能做許多有價值的事'。霍金認為,'我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拯救其霍金人',要做點兒善事,以回報社會對霍金的恩惠。 勤奮的工作使霍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霍金以黑洞的研究成名于物理學界。黑洞是一種體積很小、質量很大的天體,也就是說,它的.密度很大。這種天體是一種從理論上推測出來的天體。 早在200年前,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了黑洞的問題。霍金認為,滿足一定條件的恒星,在引力的作用下會吸住自身發出的光線,而使大家看上去它是'黑暗的一團'。然而,這種科幻般的預言并未受到人們的重視。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時,一位德國科學家借助廣義相對論重新預言了黑洞的存在。霍金發現,質量等于太陽質量大小的黑洞,其直徑只有2.95千米;而相當于地球質量的黑洞,直徑只有0.9厘米了。到20世紀30年代末,一位美國科學家研究恒星演化時,再次研究黑洞問題。霍金認為,在恒星燃盡時,在引力的作用下,恒星會無休止地坍縮下去,最終就形成了黑洞。
霍金的勵志故事12
霍金是一個懂的感恩生活和樂觀不屈的人。
霍金從小就擁有對自然科學的強烈興趣,在大學時代(當時還沒患病),他就意識到,肯定會有一套能夠解釋宇宙的萬物理論,并陶醉于對其的思索之中,把之當做了自己的信仰,并具有極強的使命感。
在他二十一歲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癥后他也消沉過一段時間,極度失望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努力去幫助一些人們。醫生當時預測他最多只能活二年,但二年過后情況并不是很糟糕。后來他又想到了以前曾和自己一個病房的男孩,那個男孩第二天就死去了。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覺得自己還不算倒霉,不應該就這樣放棄,自己十七歲就考上劍橋大學,擁有異乎常人的頭腦。(之前他就和珍認識,后來他們很快墜入愛河,不久他們結婚了)
患病后,霍金為了家庭,為了自己的理想,果斷的“站了起來”,繼續了自己的研究。他自己在個人傳記中談到,他并不認為疾病對他有多大影響,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同時,他又努力證明自己能夠象常人那樣生活!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絕不麻煩別人,他很憎恨別人把自己當做殘疾人,他說:一個人身體殘疾了,決不能讓精神也殘疾。霍金的意志力是十分堅強的,同時他又是一個對生活很有主見的人。他對生活永遠充滿了樂觀和幽默的態度。在他患病后,曾有六次非常近距離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頑強的'活了下來。
一次霍金演講結束后,一位女記者沖到演講臺前問到:“病魔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大師的臉上充滿了笑意,用他還能活動的3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后,顯示屏上出現了四段文字:“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的親人和朋友”...在回答完那個記者的提問后,他又艱難的打出了第五句話:“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現場頓時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的確用霍金自己的話來說,活著就有希望,人永遠不能絕望!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即使病魔把霍金關在果殼中,他也是無限空間之王! 霍金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都應該對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主見,擁有自己的夢想,并全力以赴為之奮斗!
在研究學習期間,霍金得了一種怪病,是一種運動神經細胞病。這種病使行為本來就不靈活的霍金更加笨拙,而且這種病迅速惡化。霍金非常苦惱,以至于他認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然而,霍金并未放棄正常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而且他在這時結婚了,五年后他成了三個孩子的父親。
患病的霍金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勤奮。他曾夢到自己被處死了,由此他希望,"如果我被赦免,我還能做許多有價值的事"。他認為,"我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拯救其他人",要做點兒善事,以回報社會對他的恩惠。 勤奮的工作使霍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他以黑洞的研究成名于物理學界。黑洞是一種體積很小、質量很大的天體,也就是說,它的密度很大。這種天體是一種從理論上推測出來的天體。 早在兩百年前,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了黑洞的問題。他認為,滿足一定條件的恒星,在引力的作用下會吸住自身發出的光線,而使我們看上去它是"黑暗的一團"。然而,這種科幻般的預言并未受到人們的重視。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時,一位德國科學家借助廣義相對論重新預言了黑洞的存在。他發現,質量等于太陽質量大小的黑洞,其直徑只有2.95千米;而相當于地球質量的黑洞,直徑只有0.9厘米了。到20世紀30年代末,一位美國科學家研究恒星演化時,再次研究黑洞問題。他認為,在恒星燃盡時,在引力的作用下,恒星會無休止地坍縮下去,最終就形成了黑洞。 研究黑洞舉世矚目。
60年代,由于天文學的一系列新發現,激發了天體物理學的研究。霍金正逢其時,黑洞研究使他初露頭角。霍金將熱學引入黑洞的研究,這大大加深了對黑洞的認識。這時,霍金認為,可能存在一種"微型黑洞"。這種黑洞很小,有的會小到像質子或中子那樣的大小。按照現代物理學的理論,當物體小到這樣的程度,它應服從量子力學的規律。霍金的進一步研究表明:黑洞可以蒸發;黑洞越小,它蒸發得越快。一個十億噸(個頭與質子大小相當)的黑洞要用100億年的時間才能蒸發干凈,而最后0.1秒內所釋放的能量相當于100萬顆百萬噸級的氫彈爆炸。這就是說,我們是不是應該仔細地進行天文觀測,力圖在宇宙空間找到這種"微型黑洞"而加以利用呢?
霍金對大爆炸理論研究有很大貢獻。他認為,宇宙起源于一個"奇點","奇點"處的爆炸產生了粒子和能量,粒子間的作用產生了星云,進而演化到我們今天的世界。今天的宇宙仍在膨脹著,將來的宇宙可能將繼續膨脹下去,也可能在膨脹到極限時轉而收縮至當初形成宇宙的那個"奇點"。看上去這好像很有趣,然而,這就是今天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水平。 由于霍金在天體物理學研究上取得的成績,他獲得1978年的愛因斯坦獎。1980年他又當上了三一學院盧卡斯講座的教授。牛頓曾經是該講座的教授。現在,霍金已快六十歲了。盡管身體殘疾,他仍經常旅行、演講、著述。他的《時間簡史》已發行幾千萬冊,被譯成40多種語種。由于霍金那富于傳奇色彩的奮斗經歷,他的《時間簡史》還被搬上銀幕。人們看到了黑洞和基本粒子的畫面,聽著霍金敲打計算機鍵盤和計算機合成后的聲音,人們為現代物理和宇宙理論的深奧所震懾,為人類的智慧所感嘆,并且更加佩服霍金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時仍在攀登科學高峰所表現出的偉大精神。
霍金的勵志故事13
霍金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因其在科學領域的卓越貢獻和對于殘疾人群體的鼓舞,被譽為“近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與“殘疾人群體的代表人物”。
霍金曾在年少時患上肌肉萎縮癥,一度被醫生宣告只能活到21歲,而實際上,他一生都生活在一個身體和意志的戰斗中。但是,這并沒有阻礙他成為一個過人的科學家和教授,成就堪比牛頓、愛因斯坦等傳奇性的科學家。在殘疾和各種使命中,他從未停下自己的腳步,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直到他去世,坐在輪椅上的身影,仍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一生是如此的充實、精彩和值得我們借鑒的'。對于我而言,從他的經歷中領悟到以下幾點感悟:
第一,不論在何種環境下,都要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霍金的堅毅和執著令人敬佩,他一生在探索宇宙獲得了眾多的成就,促進了人類科技和智慧的飛速發展,并成功地戰勝了肌肉萎縮癥的痛苦。這一點讓我深深認識到,不論在何種環境下,我們都應該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不斷抬頭看世界,不斷前行。
第二,不要被一時的困難和痛苦所打敗。霍金不止一次地表示,對于他來說,肌肉萎縮癥是最大的挑戰,但他從未被疾病打敗。這一點讓我深受啟發,我們生命中都會遇到背負重擔和巨大的痛苦,但往往就在這些痛苦之中,孕育了一個人的堅強和成長。
第三,要始終保持對未來的信心。霍金被譽為是神學的衛道士,他曾經對宇宙的未來提出過諸多的質疑和探求,甚至創立了黑洞理論。如此長久的創新,恰恰證明他始終保持了對宇宙奧秘和未來發展的信心。同樣地,我們也需保持我們對未來的信心。
最后,我們也能從霍金的精神中看出,我們的努力和探求不能僅僅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之內,而是要一直追尋自己真正的目標,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霍金的精神和事業無疑是給了我們一個強而有力的鼓舞,讓每一個為夢想和人生追求而奮斗的人明白:在困難面前,要更勇敢一些,更堅持一些,相信自己,方能超越夢想!
霍金的勵志故事14
霍金在小的時候學習能力不強,在班級中的成績也不是罪拔尖的,從未進入過前10名。他所做的作業都是不整潔的,所以老師們都他始終沒有寄予厚望,同學們也會嘲諷他。
在霍金12歲的時候他班上有兩個男生用一袋糖果打賭霍金永遠不能成材,還給他取了一個外號叫“愛因斯坦”。但是20多年后,霍金卻成為了物理界的一個頂級人物。什么原因促使他做出了如此大的改變的呢?
其實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霍金對萬事萬物都開始感興趣了起來,他喜歡把東西都拆開來研究透徹。雖然他把拆開的東西沒能順利組裝好。但是他的父母依舊沒有責怪他,他的父親甚至會跟他一起研究,擔任起他的指導老師。
在霍金14歲的時候他就發現自己對物理研究非常感興趣,雖然中學的物理是很淺顯易懂的,但是他從來不放松對物理的學習,他認為這是最基本的科學,從此他就開始了科學探索之路。
1963年,僅僅只有21歲的霍金發現自己行動開始變得笨拙,經檢查后,被確診為患有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癥,醫生當時預計,他只能活2到3年。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7年后也就是1970年,他就已經無法獨立行走了,之后他便開始用輪椅。幾年后他的肌肉萎縮情況更加嚴重了,全身能夠活動的.部分僅僅只有幾根手指而已。
1985年的霍金動了穿氣管手術,此后就他便喪失了說話的能力,只能靠講話器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雖然他的病情慢慢地惡化了,但是絲毫不影響他的科學研究,他甚至比以前更加勤奮了。勤奮的霍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他以研究黑洞成名于物理界。
霍金對大理論研究的貢獻很大。由于霍金在天體物理學研究上取得的成績,他獲得1978年的愛因斯坦獎。1980年霍金當上了三一學院盧卡斯講座的教授。盡管身體殘疾,他仍經常旅行、演講、著述。他所著作的《時間簡史》已發行幾千萬冊,被譯成40多種語種,《時間簡史》還被拍成了電儀。霍金的智慧為世人感嘆,人們佩服他在承受了巨大的苦難依舊能夠登上科學的高峰,為人們貢獻了很多科研成果。
其實,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給你打開一扇窗。霍金有身體上雖然有缺陷,可他的頭腦卻異常聰明,加上他的勤奮促使他成為了物理界的傳奇人物!
霍金的勵志故事15
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當今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熵聯系在一起。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這個時候他的家鄉倫敦正籠罩在希特勒的狂轟濫炸中;這迫使霍金一家搬離海格特的家園,遷到牛津避難;他們在霍金誕生后又回到了倫敦。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并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為復雜的`玩具,據說他曾做出一臺簡單的電腦。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倫敦附近的幾個小鎮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們的鄰居回憶說,當霍金躺在搖籃車中時非常引人注目,他的頭顯得很大,異于常人———這多半是因為霍金現在的名聲與成就遠遠異于常人,鄰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記憶里重新刻畫一下天才兒童的形象。
霍金熱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此當他看到一件新奇的東西時總喜歡把它拆開。把每個零件的結構都弄個明白——不過他往往很難再把它裝回原樣,因為他的手腳遠不如頭腦那樣靈活。甚至寫出來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歲時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物理,他仍舊不是一個用功的學生,而這種態度與當時其他同學是一致的,這是戰后出現的青年人迷惘時期——他們對一切厭倦。覺得沒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東西,霍金在學校里與同學們一同游蕩、喝酒、參加賽船俱樂部,如果事情這樣發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為一個庸庸碌碌的職員或教師。然而,病魔出現了。
病魔出現了
從童年時代起,運動從來就不是霍金的長項,幾乎所有的球類活動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變得更笨拙了,有一兩回沒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從樓梯上突然跌下來,當即昏迷,差一點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劍橋讀研究生后,他的母親才注意到兒子的異常狀況。剛過完21歲生日的霍金在醫院里住了兩個星期,經過各種各樣的檢查,他被確診患上了“盧伽雷氏癥”,即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癥。
大夫對他說,他的身體會越來越不聽使喚,只有心臟、肺和大腦還能運轉,到最后,心和肺也會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兩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這種病惡化得相當迅速。這對霍金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他幾乎放棄了一切學習和研究,因為他認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碩士論文的那一天。然而,一個女子出現了。
輪椅出現了
霍金的病情漸漸加重。1970年,在學術上聲譽日隆的霍金已無法自己走動,他開始使用輪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沒離開它。
永遠坐進輪椅的霍金,極其頑強地工作和生活著。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輪椅回柏林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縫了13針,但48小時后,他又回到辦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鄉間別墅,上坡時拐彎過急,輪椅向后傾倒。不料這位引力大師卻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叢中。
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來有點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后,他仍然堅持用惟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沖直撞”;在莫斯科的飯店中,他建議大家來跳舞,他在大廳里轉動輪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
當然,霍金也嘗到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來自直覺的啟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對象是宇宙,但他對觀測天文從不感興趣,只有幾次用望遠鏡觀測過。與傳統的實驗、觀測等科學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覺。
“黑洞不黑”這一偉大成就就來源于一個閃念。在1970年11月的一個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時開始思考黑洞的問題。他突然意識到,黑洞應該是有溫度的,這樣它就會釋放輻射。也就是說,黑洞其實并不那么黑。
這一閃念在經過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論。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斷地輻射出X光、伽馬射線等,這就是有名的“霍金輻射”,而在此之前,人們認為黑洞只吞不吐。
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黑洞輻射機制,霍金對量子宇宙論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霍金獲得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我有愛和愛我的親人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一位女記者提出一個刁鉆的問題,但霍金還是以恬靜的微笑這樣回答)霍金不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學界,也以他頑強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勵志照亮人生,成功改變命運!
【霍金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霍金勵志故事12-15
關于霍金的勵志故事05-07
霍金的成長勵志故事08-30
霍金的勵志故事閱讀11-07
霍金的感人勵志故事10-23
霍金的勵志故事大全09-02
關于霍金感人勵志故事09-14
分享關于霍金的勵志故事10-18
霍金勵志故事15篇[經典]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