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探索與實踐研究

發布時間:2017-04-29 編輯:1019

  一、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以素質教育為重點,以新課程改革為核心的教育改革。而基礎教育及其新課程改革能否有效地得到推進和發展,關鍵在于教師,在于教師自覺能動作用的能否充分發揮。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人才質量標準明確提出: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承擔教書育人重要職責的教育資源的開發主體。要在教育改革中真正發揮教師的主體和關鍵作用,使其成為學生終身發展的引領者和開發者,首先必須使教師自己成為自行設計、自我約束、自主發展的生命主體;而要實現教師生命主體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科學制訂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核心內容的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好教師整個職業生涯發展的進程。

  但長期以來,我國教師普遍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科學意識,教師專業低水平發展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廣大教師的專業水平的發展和提高不是基于教師自身的內在動力和欲求,而往往依賴于上級行政部門的統一要求、統一計劃和統一部署,教師學力和教學水平提高的效果往往很不理想,教師的專業發展興趣不斷消退,專業發展后勁嚴重不足,許多教師在新課程面前往往顯得捉襟見肘。而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要求廣大教師必須具備足夠的新課程執行力和實施力,這一點也逐漸成為制約新課程實施的瓶頸。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有必要喚醒每個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職業規劃意識。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關于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國外在很早的時候就有相關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Unruh和Turner曾提出將教師的職業發展階段劃分為:出事教學期、建構安全期、成熟期。Gregorc(1973)通過觀察伊利諾伊州爾巴那市的大學附屬中學的教師們的職業發展情況,描述了教師的以下四個發展階段: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專業全能期。后來,KevinRyan,以及Flora、Burden、Newman和Peterson(1979)在俄亥俄州立大學進行了一系列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質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他們提出了教師職業生涯周期的基本框架,其中包括:職前期、職初期、能力建構期、熱情與成長期、職業挫折期、穩定與停滯期、職業消退期、離崗期。

  臺灣學者王誕生將教師的工作生涯視為一種具有階段性的動能發展歷程,他將教師的職業生涯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1-3年為生涯起點階段。2、5-6年為穩定階段。3、7-18年為行動主義或自疑階段。4、19-30年為平靜階段或保守主義階段。5、31-40年為脫離階段。臺灣學者陳聰文也以個人發展角度為基礎,提出了五個教師生涯階段:1、準備、新進階段。2、專家階段。3、退縮階段。4、更新階段。5、離開階段。

  國內學者也有一些研究。如北京教育學院的李晶教授就將骨干教師的職業生涯劃分為六個階段:適應階段、練就教學基本功階段、形成經驗和技能階段、教師成長的“徘徊階段”、教師“成名”階段、教師“成家”階段。

  上述國內外有關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研究中的職業生涯階段劃分及各階段教師發展特征分析等相關研究成果,為本課題的實踐研究提供了具體詳實的理論支撐。本課題研究的對象是沿海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希望通過我校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較為具體細致的探索與研究,給沿海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提供一些有益參考與指導。

  三、課題界定

  職業生涯

  是指一個人一生中職業經歷的過程,也即指一個人一生連續從事和承擔的職業、職務、職位的過程。

  職業倦怠

  指個體因在體力、精力和能力上無法應付外界的要求,而產生的身心耗竭狀態,是個體厭倦和畏懼工作任務的一種心理、生理反應。

  職業倦怠不是由某一個事件造成的,而是由日常工作中的挫折、焦慮、沮喪日積月累造成的。職業倦怠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個難以突破的惡性循環。在教師中,這種情況比較普遍,所以應對此引起必要的關注。

  生涯發展

  是個人進入某一行業時,為適應行業的要求或規范,扮演和學習該行業的工作角色,由較低層級工作或職務,升遷發展到高層級的歷程。

  生涯規劃

  計劃整個生命的歷程,重視個人選擇、自我價值及肯定,運用環境資源,使個人潛能及專長得以適切發揮。

  教師專業發展

  指教師在專業素質方面不斷成長和追求成熟的過程。它既指專業素質各方面(專業態度、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一起成長,也指一個有步驟和階段性的成長過程。

  教師的職業生涯

  是指一個人作為教師從事教師職業的整個過程。它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上位概念。它和教師專業發展概念的區別在于,生涯包含的內容更廣,它不僅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目標,還從心理、生活、精神層面提出目標,使發展目標帶有情感和價值性。

  教師職業生涯發展

  是指教師的職業素質、能力、成就、職位、事業等隨時間軌跡而發生的變化過程及相應的心理體驗與心理發展歷程。

  教師職業生涯規劃

  是對有關教師職業發展的各個方面進行的設想和規劃,具體包括:對教師職業的選擇,對教師職業目標與預期成就的設想,對工作單位和崗位的設計,對成長階段步驟以及環境條件的考慮。

  它是一種社會行為,既是有目的的行為,又是在人與人的相互關系中進行的行為。

  四、研究的主要內容闡述

  本課題從沿海經濟相對發達地區中學(以臺州一中為主要樣本)教師的專業發展現狀和實際需要入手,以教師為主體,引導教師重視自身的專業化發展,激發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設計的興趣,引領教師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和實踐,尋求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路徑,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1.結合中國國情和臺州一中教師的專業發展現狀,通過探索和研究適合我校教師專業發展的職業生涯規劃模式,把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研究與學校管理結合起來,滿足教師的自主發展需要,建立一種新型的學校管理和教師培養模式,使學校管理者更好地對教師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充分開掘全校廣大教師的專業發展潛力。

  2.借鑒國內外先進學校和其他行業職業生涯規劃研究的成果,闡明臺州一中教師每個層級和階段的發展特征及需求,分析歸納教師個性差異、個人生活環境和學校組織環境對教師的影響,使廣大重點中學教師更好認清自己,以適應經濟社會的急劇變革和教育狀況的快速發展需要。

  3.以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經驗為依據,觀察、評價和指導教師的專業成長、發展。在研究中明確專業發展的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切實引領教師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這種內在的發展動力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

  4.從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角度研究教師專業化發展,拓展教師專業化研究的思路,豐富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的內涵。

  5.學科教學、研究能力提高與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結合。各教研組加強學科教學研究,設立各個學科的研究課題,作為本課題的子課題,把學科建設與教師職業生涯建設結合在一起,促進教師教學與研究能力的提高,促進教研組發展與教師個人發展的有效統一。

  五、課題實施的目標預期、操作策略、步驟和方法

  (一)本研究課題的目標預期

  通過對教師職業生涯內涵的現實理解,把握對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價值意義和作用,更新理念,尋求規律,用目標引領教師的發展,指導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豐富當前沿海經濟相對發展地區中學教師職業規劃的理論。

  1、通過研究,改變當前浙東南沿海地區教師缺乏專業發展激情,對職業生涯未能進行科學規劃的現狀與弊端,促使各層級教師形成強烈的職業規劃意識,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有目的地進行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學校將從管理層面出發,通過教師職業生涯的規劃、設計的指導和實踐,為全體教師實現生涯目標提供有效的外部支持。

  學校將以《臺州市第一中學五年發展規劃(2008——2013)》為藍本,為全體教師設定三級發展目標:

  A、一級發展目標:通過五年時間努力,市級名師以上的教師要逐步成為市內領銜、省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教師。

  B、二級發展目標:通過五年時間努力,學科骨干教師要逐步成為臺州市的該學科帶頭人。

  C、三級發展目標:通過五年時間努力,年輕教師要能完全勝任省一級重點中學的教師工作崗位。

  2、研究指導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途徑和方法,構建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課程體系,探索對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策略,指導教師對職業生涯進行規劃,促進教師與學校的共同發展。從教師個體出發,通過職業規劃指導,促進教師提高自我判斷、自我設計、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水平和能力。

  3、構建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校本管理體系,使之更好地促進教師與學校的發展,促進教育教學的穩定快速發展。

  本課題將以結題報告、調查報告、教師自我發展意向書、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團體活動方案、相關論文、活動資料及光盤、名教師培養成果等呈現方式對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研究過程的引領和指導。主要內容涉及:①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教師專業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調查資料;②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教師專業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缺失的現實原因和理論歸因分析書;③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教師專業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主要內容體系建構;④各類名師專業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實踐與理論分析;⑤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實踐與理論分析;⑥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教師專業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模式、適用教材及案例、課例、論文等。

  (二)操作策略及措施

  總體策略

  大力實施名師工程和青藍工程,著力打造學習型團隊,通過加強學習和研究,建設一支高境界、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具體操作措施

  1、構建強健和諧的領導集體,提高班子的領導力。

  按照創建“學習型、專家型、實干型”領導集體的要求,牢固樹立“用心、執著、創新、高效”的工作理念,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及時掌握教育改革的前沿信息,形成較為成熟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學校主要領導要成為具有較高的研究、指揮、決策和協調能力的教育專家,分管領導成為某一方面的權威或專家,共同引領全校的教育改革發展,高標準推進學校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

  2、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師德氛圍。

欄目推薦
最新推薦
熱門推薦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五月天AV电影在线播放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三区 | 性色的视频网站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制服另类久久 | 日韩精品在线网址 | 亚洲综合狠狠丁香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