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產業升級路徑將分化

時間:2022-12-09 21:17:11 職場動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珠三角產業升級路徑將分化

    推進珠三角一體化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的兩個核心任務。對此,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王珺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珠三角一體化必須建立在市場機制之上。同時王珺也強調,政府應該為產業的升級和珠三角一體化營造環境、提供公共服務和制度保障。

  區域一體化的動力歸根到底要看企業發生的跨地區投資貿易有多少

  佛山近幾年第二產業比重一直高達百分之六十幾,離現代化的目標差距是很大的。但事實上,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廣東2002年以來第三產業比重隨著人均GDP的增加而出現下降趨勢。其實,這也是粵港澳近些年產業分工的結果

  產業轉移成功的大部分案例都是采用將部分環節向外轉移、將總部留下來的方式

  傳統產業集群的升級很重要,其中標準化的產品要走規模化之路,個性化產品則給了中小企業施展空間

  成熟產業是需求創造供給,新興產業是供給創造需求。因此,中國的產業升級中軸在制造業,美國產業升級的中軸在大學

  市場是珠三角一體化根本動力

  記者:在《規劃綱要》里,珠三角一體化是一項非常核心的任務。您認為決定珠三角一體化能否順利推進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王珺:珠三角一體化是否能夠順利推進,最重要的是看一體化的動力是來自是行政的捏合還是來自企業的推動。

  我們可以拿歐盟作范例來觀察企業的訴求是如何成為推進區域一體化動力的。歐共體從1958年開始搞關稅同盟,然后演變為歐洲共同市場,最終成立了歐盟,有了統一貨幣。歐盟一體化的動力是什么?最根本的動力來自于企業,來自于企業出現了大量的跨境投資,而歐盟國家多、國家規模總體不大,國境的限制給企業跨境投資帶來了越來越多的不方便,企業逐漸地對各自所在的國家提出了一體化的訴求。可見,區域一體化的動力歸根到底要看企業發生的跨地區投資貿易有多少。在這個基礎上,政府要做的是順應市場和企業的要求,為一體化提供制度保障,提供公共服務,營造環境。

  回過頭來說珠三角一體化。在跨境投資這個問題上,國與國之間容易計算,但省與省之間、市與市之間不容易說清楚。但毋庸置疑,近些年來珠三角區域內部跨境投資和產業合作的確是在日益增多,區域之間的要素流動趨于頻繁,這就對珠三角一體化提出了越來越迫切的要求。

  政府做規劃時應尊重市場選擇

  記者:看來,在推動珠三角一體化政府和市場應各扮演什么角色的問題上,您強調的是“市場主導,政府助推”,市場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您能不能舉一個大家都能看得到的例子來印證您的觀點?

  王珺: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區域間的產業分工的問題。比如佛山近幾年第二產業比重一直高達百分之六十幾,第三產業比重只有百分之三十多一點。這樣的產業結構,如果簡單套用現代化的標準的話,它離現代化的目標差距是很大的。但事實上,佛山第二產業比重高,是市場選擇的結果,由于佛山發展制造業的各種條件非常具有優勢,不但佛山本地的企業集中精力去發展制造業,其他地市的很多制造企業也跑來這里發展,而佛山毗鄰廣州,廣州的服務業很強,很多佛山的企業選擇了廣州服務企業來為自己服務。這些都是市場選擇、企業選擇的結果。由于廣州服務業比重已經逼近60%,如果將廣佛當作一個大的整體的區域來考察,廣佛的一二三產業比重與其人均GDP水平就是匹配的。

  其實,在產業分工的問題上,更典型的是粵港澳。廣東2002年以來第三產業比重非但沒有隨著人均GDP的迅速增加而提升,反而出現下降的趨勢,目前第三產業的比重明顯低于江蘇、浙江等兄弟省市,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背離經典經濟學原理的現象?其實,這也是粵港澳近些年產業分工的結果,要準確地評判廣東的經濟發展階段,其實只就廣東來論廣東已經說不清楚了,必須把粵港澳當作一個經濟體來考察,這樣得出的一二三產業比重的數據才更有參考價值。

  總而言之,目前市場的力量已經在珠三角區域內形成了不同層次的產業分工,因此,政府在制定區域發展規劃時,在一二三產業比重這一指標上就應尊重市場規律,不搞一刀切。在一些經濟指標上,可以分解的就分解,不可以分解的也不一定層層分解,從省分解到市,很多指標還好分解,但如果再從市到縣,從縣到鄉鎮進行分解,就有越來越多的宏觀經濟指標不能這樣按行政區域分解了,我認為這是在貫徹實施《規劃綱要》里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產業升級三大路徑

  通過產業轉移推動

  記者:《規劃綱要》將推動珠三角產業升級擺在了很重要的位置,省里也將它當作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來抓。在您看來,珠三角產業升級有多少種不同的路徑,產業升級與正在大力推動的產業轉移又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王珺:珠三角產業升級肯定是多路徑的,在我看來,比較重要的有三大路徑。第一種是通過產業轉移來推動產業升級。珠三角現在從整體上來說是到了從集聚資源轉向對外擴散的階段了,因此產業轉移是必然的方向。但有兩點是要注意的,第一點,產業轉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一步一步地走,不宜操之過急;第二點,據我的觀察,目前珠三角的產業轉移比較成功的,除了那些因節能環保不過關被淘汰的企業外,基本上都是那些將企業的某個環節轉移出去,而將企業的總部和決策機構仍留在珠三角的。比如南海平洲的制鞋業,就有一些鞋廠將相當一部分生產環節轉移到了湖北,但核心環節還是留在平洲,相對于南海來說,生產環節外移,總部經濟做大,這是產業轉移與產業升級并行的過程。當然,這只是產業轉移的第一步,將來如果湖北的市場逐漸本地化,也就可能整個廠轉移出去,但這可能需要長達十年的時間,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傳統產業集群升級

  王珺:在珠三角,傳統產業集群是其目前最重要的產業基礎,因此,傳統產業集群的升級是至關重要的。《規劃綱要》里也花了不少筆墨談到提升傳統產業集群的問題。

  在我看來,珠三角傳統產業集群的升級之路,主要又有兩種類型,一種類型,就是針對那些可以標準化的產品,通過制定產品標準來實現規模化生產,將集群內的中小企業催生壯大成為大企業,并打造出品牌,實現產業升級。

  不過,也不是做什么都是非得培育出大企業好,對于那些越來越個性化的產品,中小企業組成的網絡式組織更有競爭力。前不久,我去東莞虎門調研,發現光虎門一地就涌現出了一支規模達到3000至6000人的服裝設計師,三五成群地在寫字樓開工,客商來了,提出設計要求后,2個小時就可設計成版樣,客商滿意了馬上下單,不滿意就再找另外的設計團隊做。這支服裝設計師隊伍的出現,是虎門服裝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標志,但它走的方向是個性化網絡化,而不是規模化品牌化。

  創新型升級

  王珺:創新型升級是最高級的產業升級路徑,它的直接成果是培育出一批像信息產業、生物產業這一類的新興產業。如果說,成熟產業是需求創造供給的話,那新興產業是供給創造需求。因此,中國的產業升級中軸在制造業,美國產業升級的中軸在大學。比如,新澤西州是世界的醫藥產業中心,但它沒有多少醫藥制造業,而主要是依托醫藥研究機構不斷創造出新藥,然后帶動周邊的相關產業鏈條發展,這就是創新推動。

  要實現創新型升級,最主要的條件有三個:一是這個區域要有創新的精神和創新的氛圍。美國西部與東部相比,出名的大學少得多,但一個斯坦福大學就能培育出硅谷,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國西部有牛仔的創新精神。在中國,相對而言,廣東特別是珠三角是有這樣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氛圍的。第二個條件是要有創新的人力資本,這一點珠三角相對較弱,但去年開始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方面已經做了不少工作;第三個條件,要有社會資本,要有與全世界創新源頭的社會聯系和人際網絡。這一點和第二個條件關聯度其實是很高的。廣東在全世界的華僑很多,在美國硅谷的創新源的社會網絡也較健全,加上香港、臺灣在粵投資企業的社會網絡,廣東產業的創新型升級還是比較有基礎的。

【珠三角產業升級路徑將分化】相關文章:

PS怎么將路徑變成選區06-03

傳統產業升級調查工作匯報09-21

就業市場競爭激烈 細分化專業將走俏留學市場08-04

關于中原經濟區產業生態化的發展路徑初探08-09

鋼鐵產業政策下周頒布 將影響百萬工人08-01

我國將采取10大措施鼓勵民企發展新興產業政策05-15

2013年科技產業增長趨緩,蘋果將持續增長06-14

網站升級通知03-06

緊急升級通知12-31

通向成功的路徑07-11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免费一级高清婬曰本片 | 亚洲青春草原在线 |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综合 | 久久精品免费看 | 亚洲老妇在线观看 | 在线播放中文有码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