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民風民俗的由來

時間:2020-11-26 14:13:46 端午節 我要投稿

端午節民風民俗的由來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下面我們來看看端午節民風民俗的由來,歡迎閱讀。

端午節民風民俗的由來

  懸鐘馗像:

  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鐘馗,即武舉不第,愿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瘧疾痊愈,于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鐘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

  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

  當時楚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

  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后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

  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

  此種習俗,盛行于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民風民俗的由來】相關文章:

關于六字民風民俗的俗語諺語08-02

端午節的由來英語08-08

端午節的由來與風俗08-12

關于春節民風民俗手抄報11-15

春節民風民俗手抄報大全08-01

清明節民風民俗手抄報素材09-12

端午節民俗作文600字08-10

令狐姓氏的由來05-08

冷姓的由來04-29

小暑節氣的由來07-07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另类小说 | 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范冰冰 | 在线鲁鲁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一区精品自拍偷拍 | 一级a爱视频日本免费 |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