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的圖片和資料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本文特意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關于端午節的圖片和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端午節是哪一天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于中國,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后因詩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身死,又成為華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自古便有食粽、飲雄黃久不息。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并批準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關于端午節的傳說
1、屈原投江
屈原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始終不能實現,終于被削職流放出去。后來楚國亡了,屈原便于五月初五來到泊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入江里自盡。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汪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2、伍子胥尸體投河
吳王夫差因聽信讒言,賜伍子胥寶劍自刎。伍子胥死前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東城門上,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夫差聽說后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尸體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
3、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
4、白娘子端午節喝雄黃酒現原形
端午節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黃酒避邪,許仙按照法海教的辦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黃酒。白娘子推卻不了許仙,喝了酒后,馬上現出蛇的原形,許仙立刻被嚇死了。
端午節諺語
端午節賣菖蒲。(溫州)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上海)
吃了端午筗,還有三更凍。(客家)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廣東潮汕)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廣東)
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 (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 (寶山)
有錢難買五月五日旱(山西)
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江浙)
未吃五月粽,破襖不敢放。(福建)
未吃五月節粽,破裘毋甘放。 (福建)
未吃五日節粽,破裘不甘放。 (臺灣)
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 (江浙)
端午佳節,菖蒲插屋。 (江蘇)
【關于端午節的圖片和資料】相關文章:
春節手抄報圖片和資料01-05
關于端午節的圖片04-17
愛我中華的主題黑板報資料和圖片09-14
有關防火的黑板報圖片和資料07-21
關于端午節的圖片大全05-11
植樹節黑板報和圖片資料03-19
明天我們畢業黑板報圖片和資料09-14
初中預防溺水黑板報圖片和資料09-14
關于端午節圖片大全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