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兒歌與兒童英語課堂的教學
音樂給人以智慧,悅耳的音樂對兒童的神經系統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已于激發兒童的情緒和想象力,使兒童在無意識狀態下習得英語。兒歌作為兒童英語課堂中的“興奮劑”和“調味劑”,受到了幼兒園一線教師和幼兒的廣泛喜愛。如何合理、高效地在兒童英語課堂中使用英語兒歌,也已成為幼兒園一線教師爭相研究的目標。
兒歌在兒童英語課堂中的作用
兒歌形式簡潔、篇幅短小、朗朗上口,深受幼兒喜愛。合理地利用英語歌謠,不僅可以吸引幼兒注意,還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如果能配上動作表演,還能渲染課堂氣氛,兒歌不僅能渲染課堂氣氛,幫助教師順利完成教學內容,而且從根本上改變了帶班的聽說模仿的教學模式。其凝練的語言,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利用童謠進行輔助教學,還能增強幼兒的語用能力,培養和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利用童謠輔助教學英語, 教學形式雖然簡單, 卻能給英語課堂教學增添鮮亮的色彩, 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兒歌在兒童英語教學各個環節中的使用
1.1Warming up- 與單元主題相關,唱跳結合。
熱身活動的目的主要是吸引幼兒注意,讓幼兒安靜下來,準備進行接下來的學習活動。熱身活動的兒歌,最好能讓幼兒“一心多用”,邊唱歌邊做動作。這不僅符合幼兒愛說、愛唱、愛跳的特點,能激發幼兒極大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學習和鞏固所學詞匯、句型,而且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增強幼兒的節奏感和表演能力。如:在教授Colors這個主題時,幼兒教師就可以在熱身時選擇Color Song。
Red, red, red, touch your head; (雙手輕輕碰一碰自己的頭)
Yellow, yellow, yellow, say Hello; (左手放在背后,右手做打招呼的姿勢)
Blue, blue, blue, see a kangaroo;(see雙手放在額頭前, kangaroo雙手五指并攏,做成袋鼠的爪子)
Green, green, green, eat ice-cream. (做吃冰激凌狀)
1.2Leading in。
興趣是幼兒學習英語的動力,是激發幼兒求知欲,使之樂于學的內部驅動力量。導入是教學過程中的第一階段。巧妙的導入,如同紐帶,將新舊知識串聯起來。不僅復習學過的知識,同時為新課的展開做好鋪墊。
如:在教授Animals這個主題時,教師可將幼兒普遍比較熟悉的cat,dog,rabbit等動物單詞編成一首簡單易懂的童謠,再輔以動作:
Cat, cat, meow, meow, meow;
Dog, dog, woof, woof, woof;
Rabbit, rabbit, jump, jump, jump.
通過簡單易懂的兒歌和形象的動作表演,幼兒很容易就能理解單詞的意思,學習新單詞也就容易多了。
1.3Presentation。
新課的呈現就如畫龍點睛之筆,如果“點的準”,那么一堂新課就會像用精致的盤子端出來的一盤新鮮的水果,讓人賞心悅目,一目了然。
如:在引入完成之后,教師可讓幼兒listen,并猜動物名稱。這時,可將前面的兒歌進行改編:
Listen, listen! What’s this? What’s this? Meow, meow.
A cat, a cat, meow, meow…
Listen, listen! What’s this? What’s this? Woof, woof.
A dog, a dog, woof, woof…
… (duck, mouse, cow… )
1.4Practice /Game。
英語游戲環節是幼兒學習詞匯和句型的關鍵環節,好的英語游戲不僅能讓幼兒樂于參與,而且能有效地幫助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習得英語。在游戲環節選擇合適的兒歌,更加能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如:在教授身體部位這個主題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拼圖游戲。將幼兒分成三個小組,每組選一個代表出來拼一個人物的拼圖。當被選出來拼圖的幼兒在拼圖時,可讓其他幼兒齊唱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以增強游戲的氣氛,加強比賽的緊張感。
當幼兒唱完一遍后,檢查各組拼圖完成情況。拼圖最完整的就是Winner。
二、選擇兒歌時應注意的問題
兒歌雖然是良好的教學材料和手段,但用錯了兒歌,就像吃錯了藥,不僅起不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反而可能因此帶來更多的問題。那么教師在挑選兒歌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一下是幾點可參考的意見:
首先,選擇或編寫兒歌應注意難易適中,適合幼兒年齡特征
其次,選擇或編寫有童趣,節奏感強,朗朗上口的;
第三,選擇或編寫與教學內容相符的兒歌;
第四教唱時循序漸進,切忌操之過急;
第五,盡量利用圖片、動作等教具配合歌曲的演唱
英語兒歌為幼兒帶來了學習的樂趣,使幼兒注意力集中,提高了學習效率。幼兒英語教師應加強對英語兒歌的研究,不斷發現兒歌在教學中的作用,讓幼兒英語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兒歌在兒童英語課堂中的教學應用策略
一、兒歌的課堂價值:為何成為兒童英語教學的 “利器”
降低語言焦慮,激發學習興趣
兒童對陌生語言易產生抵觸,而兒歌的旋律能營造輕松氛圍,讓孩子在哼唱中自然接觸英語,減少 “怕說錯” 的焦慮。例如播放《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時,熟悉的旋律會讓孩子主動跟著節奏搖擺,進而愿意模仿歌詞發音。
強化語音感知,提升記憶效率
兒歌多含押韻、重復句式(如《Row, Row, Row Your Boat》中的 “Row, row, row your boat, gently down the stream”),重復的韻律能幫助兒童感知英語語音語調,同時 “旋律 + 歌詞” 的記憶模式比單純記單詞更高效,孩子在無意識中就能記住核心詞匯與句型。
結合肢體互動,培養綜合能力
多數兒歌可搭配動作(如《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兒童在邊唱邊做動作的過程中,能將英語詞匯與身體部位、動作建立關聯,既鍛煉了語言能力,又提升了肢體協調性與專注力。
二、兒歌選曲原則:匹配兒童認知與課堂目標
難度適配:從 “可理解輸入” 出發
低齡兒童(3-6 歲):選擇單詞簡單、句子簡短的兒歌,如《Baby Shark》(核心詞匯 “baby, mommy, daddy, shark”)、《Hello Song》(句型 “Hello, how are you?”),避免復雜語法與生僻詞。
學齡兒童(7-12 歲):可加入含基礎句型、主題明確的兒歌,如《Five Little Ducks》(數字與方位表達 “one, two, three; over the hill”)、《Days of the Week Song》(星期表達與節奏結合),兼顧趣味性與知識性。
主題契合:服務課堂教學目標
兒歌需與當節課主題匹配,避免 “為唱而唱”。例如教 “動物” 主題時,選《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包含 “cow, chicken, pig” 等動物詞匯與 “oink, moo” 等擬聲詞);教 “顏色” 主題時,選《I Can Sing a Rainbow》(“red and yellow and pink and green”),讓兒歌成為主題教學的 “延伸工具”。
節奏與互動性:適合集體參與
優先選擇節奏明快、有明顯停頓或重復段落的兒歌,方便兒童跟唱;同時考慮是否可搭配動作、游戲,如《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clap your hands, stamp your feet”),能讓全體兒童參與互動,避免課堂冷場。
三、兒歌教學四步走:從 “聽唱” 到 “靈活運用”
1. 預熱導入:用兒歌開啟課堂,激活興趣
情景導入:上課伊始,播放與主題相關的兒歌,搭配 PPT 展示歌詞中的畫面(如唱《Rain, Rain, Go Away》時,展示下雨、晴天的卡通圖),讓孩子直觀理解內容。
肢體引導:教師帶頭做簡單動作,如唱《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時,邊唱邊指身體部位,鼓勵孩子模仿,快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
示例:教 “水果” 主題時,播放《Apple Song》,教師手持蘋果道具,唱到 “Apple red, apple round” 時,舉起紅色蘋果轉圈,孩子會主動關注歌詞與道具的關聯。
2. 學唱互動:拆解難點,讓每個孩子 “敢開口”
分段學唱:將兒歌按段落拆分(通常每 4 句為一段),先播放音頻讓孩子聽 2-3 遍,再逐句教唱,重點糾正易讀錯的發音(如 “star” 中的 /ɑ/、“boat” 中的 //),避免孩子因一句唱錯而放棄。
多感官輔助:用圖片、實物、手勢幫助理解歌詞。例如教《Five Little Ducks》時,用 5 只小鴨子玩偶,唱到 “one little duck went out one day” 時,收起 1 只玩偶,讓孩子通過 “視覺 + 聽覺” 理解 “five→four→three” 的數字變化。
分層鼓勵:對害羞的孩子,先鼓勵其跟著做動作,再輕聲跟唱;對積極的孩子,邀請其當 “小老師” 帶領大家唱,用 “你唱得真像小歌手”“動作做得太標準了” 等表揚增強信心。
3. 拓展游戲:讓兒歌 “活” 起來,鞏固所學
歌詞填空游戲:熟悉兒歌后,播放音頻時故意停頓關鍵單詞(如《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中 “Twinkle, twinkle, little ___”),讓孩子填空,檢驗對核心詞匯的記憶。
角色扮演游戲:分組讓孩子扮演兒歌中的角色,如唱《Old MacDonald Had a Farm》時,一組孩子模仿動物叫聲,一組孩子扮演農場主,邊唱邊互動,讓孩子在情境中運用詞匯。
節奏創編游戲:學齡兒童可嘗試改編歌詞,如將《Row, Row, Row Your Boat》中的 “gently down the stream” 改為 “quickly down the river”,鼓勵孩子用學過的詞匯替換,培養語言創造力。
4. 總結延伸:讓兒歌 “走出課堂”,持續鞏固
課堂小結:下課前再次播放兒歌,讓孩子邊唱邊回顧本節課重點(如唱完《Days of the Week Song》后,提問 “Which day is today?”),強化記憶。
家庭任務:布置 “親子兒歌任務”,讓孩子教家長唱本節課的兒歌,錄制小視頻分享到班級群,既延伸了學習場景,又增強了孩子的成就感。
兒歌串燒:每學完 3-4 首兒歌,開展 “兒歌派對”,讓孩子自主選擇喜歡的兒歌表演,將碎片化的學習內容串聯起來,形成系統認知。
四、注意事項:避免兒歌教學的 “誤區”
不追求 “完美唱對”,注重 “參與過程”
兒童英語兒歌教學的核心是 “興趣優先”,不必嚴格要求發音標準或歌詞完整,只要孩子愿意參與、敢于開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例如孩子將 “star” 唱成 “s-ta”,可先肯定 “你記住了單詞里有‘s’和‘ta’,真棒”,再慢慢糾正發音。
控制兒歌時長,避免 “審美疲勞”
單首兒歌的教學時間建議控制在 10-15 分鐘(低齡兒童可更短),避免長時間重復導致孩子厭倦。可將兒歌與繪本、手工等其他活動結合,如唱完《Apple Song》后,讓孩子畫蘋果并標注英文單詞,保持課堂節奏的多樣性。
尊重個體差異,分層引導
不同孩子對兒歌的接受度不同,有的孩子喜歡肢體互動,有的孩子喜歡安靜聽唱,需靈活調整教學方式。例如對內向的孩子,可先讓其坐在座位上跟著拍手,再逐步引導其站起來做動作,不強迫 “必須和大家一樣”。
兒歌是兒童英語課堂的 “調味劑”,更是 “催化劑”。它能讓抽象的英語變得具體、有趣,讓孩子在旋律與互動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只要把握 “興趣導向、目標契合、互動優先” 的原則,就能讓兒歌成為兒童英語學習的 “好朋友”,幫助孩子在快樂中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
【兒歌與兒童英語課堂的教學】相關文章:
兒童英語啟蒙英語兒歌07-28
兒童啟蒙英語兒歌歌詞「帶翻譯」09-24
兒童節手抄報資料兒歌小學08-11
經典英語兒歌歌詞07-27
少兒歌唱教學中的基本技能訓練06-09
牛津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調查活動10-22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技巧08-27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反思07-10
防溺水兒歌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