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必考知識點

時間:2025-09-10 16:26:01 晶敏 內科主治醫(yī)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25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必考知識點匯總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都可能會接觸到考試題,考試題是參考者回顧所學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參考資料。那么問題來了,一份好的考試題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5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必考知識點匯總,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5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必考知識點匯總

  水腫治療:

  1.病因治療。

  2.一般治療限制鈉攝入量。心理治療與生活指導。

  3.對癥治療利尿劑。

  糖尿病性乳酸中毒誘因:

  老年腎功障礙或伴組織缺氧疾患如肺氣腫、肺心病、心力衰竭、休克和服用雙胍類藥物治療等。

  白細胞減少癥的病因:

  粒細胞在骨髓中生長,來自粒-單細胞祖細胞(CFU-GM)。原始粒細胞、早幼粒細胞及中幼粒細胞都具有分裂能力,屬骨髓分裂池。晚幼粒細胞不再分裂,發(fā)育成熟至分葉核后,積存于骨髓貯備池,等待釋放。

  血中粒細胞一半在循環(huán)池,另一半聚集在血管壁邊緣池。外周血粒細胞主要來自循環(huán)池。因此,循環(huán)池粒細胞的數量取決于:干細胞分化增殖能力,有效貯備量,釋放速度,血中破壞程度,流動細胞與血管壁聚集細胞比例,以及組織中所需細胞量。

  胰腺癌全胰切除術:

  除術的優(yōu)點,除了徹底切除胰內多種病灶外,還使清除胰腺周圍淋巴結更為方便和徹底。全胰切除術后不再存在胰-空腸吻合,可完全避免胰瘺的產生。

  但全胰切除術后也有不少問題,可發(fā)生繼發(fā)性糖尿病及消化吸收障礙,終生需要應用胰島素及消化酶治療,故應嚴格掌握其適應癥。因此,行Tp時不能只憑胰腺病變局部情況來決定,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病人。

  對疾病的認識程度,病人及家屬對術后出現糖尿病是否充分理解,能否自行注射胰島素,家屬能否協助管理糖尿病,以及經濟狀況等,只有具備上述條件才能決定行Tp.

  糖尿病性乳酸酸中毒治療:

  一、補液

  除有明顯心臟功能不全和腎功不全外,應盡快糾正脫水,以生理鹽水和葡萄糖糖為主。

  二、胰島素

  以0.1u/kg-h速度持續(xù)靜脈滴注,促進三羧酸循環(huán),使也酸降解,時間長,量不能多,防止低血糖。

  三、維生素C

  大劑量持續(xù)靜脈滴注,有利于葡萄糖的氧化。

  四、鹼性液體

  療效可疑,而且可以使細胞內液和腦脊液進一步酸和誘發(fā)腦水腫,不能有的降低率,故除 中毒已直接威脅生命(血PH值低于7.1)外,應慎用鹼性液體。

  五、吸氧

  提高組織供氧量,促進乳酸氧化,糖尿病人動脈血氧分壓多偏低,吸氧有利于糾正乳酸酸中毒。

  六、血液透析或血漿置換

  于危重患者

  七、治療誘因

  糾正缺氧,停用雙胍類降血糖藥物,抗感染等。

  神經外科知識點總結

  1.蛛網膜下腔的定義

  答:蛛網膜下腔是在脊髓的蛛網膜和軟脊膜之間有一寬大的間隙。腰部最大,內含腦脊液,腰椎穿刺術-般在第3~4或第4~5腰椎間進行,此處不可能傷至脊髓,長的馬尾神經根游動于腦脊液內,也不易刺傷。是腰穿的安全部位。

  2.脊髓分為哪幾個節(jié)段?

  答:脊髓節(jié)段共分31個節(jié)段,頸髓8節(jié),胸髓12節(jié),腰髓5節(jié),骶髓5節(jié)和1個尾節(jié)。

  3.庫欣反應是什么?

  答:庫欣(Cushing)反應隨著顱內壓不斷上升,腦血流量減少,腦組織處于嚴重缺氧狀態(tài),為了維持必需的腦血流量,--方面腦血管擴張,另一方面機體通過自主神經系統調節(jié),使全身周圍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減慢、心搏出量增加,同時呼吸減慢加深,以提高血氧飽和度。動脈壓升高并伴心率減慢、心搏出量增加和呼吸深慢的三聯反應,即為庫欣反應,或稱全身血管加壓反應。

  4.正常瞳孔的大小及瞳孔變化的臨床意義是什么?

  答:瞳孔變化對比兩側瞳孔的大小形狀和對光反射同時注意觀察兩側眼裂大小、眼球的位置和運動情況。傷后立即出現-側瞳孔散大,是原發(fā)性動眼神經損傷所致;傷后瞳孔正常,以后--側瞳孔先縮小繼之進行性散大,并且對光反射減弱或消失,是小腦幕切跡疝的眼征;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或去皮質強直,多為

  原發(fā)性腦干損傷或臨終表現雙側瞳孔大小形狀多變、對光反射消失,伴眼球分離或異位,常是中腦損傷的表現;眼球不能外展且有復視者,多為展神經受損;眼球震顫常見于小腦或腦干損傷。此外,要注意傷后使用某些藥物會影響瞳孔的觀察,如使用阿托品、麻黃堿使瞳孔散大,氯丙嗪使瞳孔縮小。

  5.正常的顱內壓是多少?

  答:成人正常顱內壓為70~200mmH20,正常兒童顱內壓為50~100mmH2O。

  6.靜脈滴注甘露醇的注意事項

  答:脫水劑最常用高滲性脫水劑,如20%甘露醇250ml,在30分鐘內快速靜脈滴注完,每日2~4次。用藥后10~20分鐘顱內壓開始下降,約維持4~6小時。若同時使用利尿藥,降低顱內壓效果更好,如呋塞米20~40mg,靜脈注射每日1~2次。脫水治療期間,應準確記錄出入水量,并注意糾正利尿藥弓|起的電解質紊亂。使用高滲性液體后,血容量突然增加,可加重循環(huán)系統負擔,有導致心力衰竭或肺水腫的危險,尤其是兒童、老人及心功能不全者,應注意觀察和及時處理。停止使用脫水劑時,應逐漸減量或延長給藥間隔時間,以防止顱內壓反跳現象。

  7.氣管切開患者拔除氣管套管的觀察重點有哪些?

  答:(1)拔管前,應先試行堵管。當痰液減少、呼吸及咳嗽力能明顯恢復,病情穩(wěn)定,試行堵管內套管1~2天,如無呼吸困難和缺氧等,再行完全堵塞套管2~4天,如患者發(fā)音良好,呼吸、排痰功能正常,自覺呼吸通暢,即可拔管。

  (2)拔管時要注意觀察患者呼吸的頻率、節(jié)律和動度,監(jiān)測I氧飽和度是否正常,必要時給予持續(xù)心電、血壓、血氧飽和度監(jiān)護。

  8.顱腦損傷患者在轉運途中容易出現哪些神經癥狀?

  答:顱腦損傷患者在轉運途中容易出現以下幾種神經癥狀:

  (1)意識障礙:由于受傷的嚴重程度不同,由輕至重可分為五種。①嗜睡;②朦朧;③淺昏迷;④中昏迷;⑤深昏迷。

  (2)頭痛、嘔吐:受傷局部可有疼痛,但頭部多呈持續(xù)脹痛,常伴有惡心和噴射狀嘔吐。

  (3)局灶癥狀與體征:如運動區(qū)損傷出現錐體束征、肢體抽搐或偏癱,語言中樞損傷出現失語等。

  (4)顱內壓增高和腦疝:表現為意識障礙或癱瘓程度有所加重或意識好轉、清醒后又變?yōu)槟:瑫r伴有血壓升高、心率減慢、瞳孔不等大以及錐體束征等表現。

  9.護理人員應如何觀察腦出血患者病情變化?

  答:病情監(jiān)測:觀察病人有無惡心、上腹部疼痛、飽脹、嘔血、黑便、尿量減少等癥狀和體征。胃管鼻飼的病人,每次鼻飼前先抽吸胃液,并觀察其顏色,如為咖啡色或血性,提示發(fā)生出。觀察病人大便的量、顏色和性狀,進行大便隱血試驗以及時發(fā)現小量出血。觀察病人有無面色蒼白、口唇發(fā)紺、皮膚濕冷、煩躁不安、尿量減少、血壓下降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現,如有則配合搶救,迅速建立靜脈通道,遵醫(yī)囑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和H2受體拮抗藥或質子泵抑制藥。

  10.護理人員如何對腦出血患者進行康復指導?

  答:康復指導教會病人和家屬自我護理的方法和康復訓練技巧,如向健側和患側的翻身訓練、橋式運動等肢體功能訓練及語言和感覺功能訓練的方法;使病人和家屬認識到堅持主動或被動康復訓練的意義。

  11.亞低溫冬眠療法的護理重點觀察的項目?

  答:病情觀察實施亞低溫冬眠療法前,應觀察并記錄病人生命體征、意識及瞳孔,以作為治療后觀察對比的基礎。在冬眠降溫期間要預防肺炎、凍傷及壓瘡等并發(fā)癥,并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收縮壓低于100mmHg,呼吸慢而不規(guī)則時,應及時通知醫(yī)師停藥。變化,若脈搏超過100次/分

  12.腦室引流及時拔管的注意事項

  答:及時拔管持續(xù)弓|流時間通常不超過1周,時間過長易發(fā)生顱內感染。拔管前行頭顱CT檢查,并先試行夾閉引流管24小時,觀察病人有無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升高的癥狀。如出現上述癥狀,立即開放引流;如未出現上述癥狀病人腦脊液循環(huán)通暢,即可拔管拔管時先夾閉引流管,防止逆流感染。拔管后加壓包扎,囑病人臥床休息和減少頭部活動,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滲液,嚴密觀察病人意識、瞳孔、肢體活動變化,發(fā)現異常及時通知醫(yī)師給予處理。

  神經外科病情觀察的內容

  1、意識分級:

  意識障礙是指個體對外界環(huán)境刺激缺乏正常反應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為精神活動的不同程度的改變。

  依據程度的不同,意識障礙可分為:

  嗜睡:最輕程度的意識障礙。病人持續(xù)處于睡眠狀態(tài),但可被輕度刺激或言語喚醒,醒后能正確,簡單而緩慢地回答問題,但反應遲鈍,停止刺激后又可入睡。

  意識模糊:意識障礙程度較嗜睡深,表現為定向力障礙,思維和語言不連貫,可有錯覺,幻覺,躁動不安,譫語或精神錯亂。

  昏睡:接近于人事不醒的狀態(tài),病人處于熟睡狀態(tài),不易喚醒。雖在壓迫眶上神經,搖動身體等強刺激下可被喚醒,但醒后答話含糊或答非所問,且很快又再入睡。

  淺昏迷:意識大部分喪失,無自主活動,對光,聲刺激無反應,對疼痛刺激可有痛苦的表情或肢體退縮等防御反應。角膜反射,瞳孔對光反射,吞咽反射,眼球運動等可存在。呼吸心跳血壓無明顯改變,可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深昏迷:意識完全喪失,對各種刺激甚至是強刺激均無反應。全身肌肉松弛,深淺反射均消失,偶有深反射亢進與病理反射出現。呼吸不規(guī)則,可有血壓下降,大小便失禁或潴留。機體僅有維持呼吸與循環(huán)的功能。

  2、瞳孔:大小,如何觀察、瞳孔變化的意義

  3、肢體活動:肌力的分級

  4、生命體征:兩慢一高

  5、引流管的護理:

  6、.顱內壓增高的護理:

  疾病知識:

  1、血管性疾病:

  (1)顱內動脈瘤(intracranialaneurysm)是由于顱內局部血管壁異常產生的囊性膨出,其發(fā)病在腦血管意外中居第三位,僅次于腦血栓形成和高血壓腦出血,主要見于40-60歲的中老年人。

  動脈瘤破裂出血多突然發(fā)生,部分病人有運動,情緒激動,用力排便,咳嗽等誘因,部分病人則無明顯誘因或在睡眠中發(fā)生。一旦破裂出血,血液流至蛛網膜下腔,部分病人可出現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等,嚴重者可因急性顱內壓增高而引發(fā)枕骨大孔疝,呼吸驟停,危及生命。腦血管造影是確診顱內動脈瘤必須的檢查方法,可判斷動脈瘤的位置,形態(tài),大小,數目等。

  (2)顱內動靜脈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是先天性腦血管發(fā)育異常,發(fā)病年齡多在20-30歲,男性稍多于女性。AVM是由一團動脈,靜脈及動

  脈化的靜脈樣血管組成,動脈直接與靜脈相通,其間無毛細血管網,畸形周圍的腦組織因缺血而萎縮。

  臨床表現:出血是最常見的首發(fā)癥狀

  癲癇是較常見的首發(fā)癥狀

  頭痛

  神經功能障礙及其他癥狀

  腦血管造影是確診本病的必須手段。

  治療:手術切除是最根本的治療方法。

  (2)、腦出血(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及腦室出血):臨床表現及護理措施

  2、占位性病變

  (1)顱內占位:鞍區(qū)占位、腦積水

  (2)椎管占位:

  3、外傷性疾病:

  (1)顱底骨折的臨床表現及護理

  (3)各種顱內血腫的臨床表現及護理:

  腦震蕩:傷后立即出現短暫的意識障礙,不超過30分鐘,清醒后多不能回憶受傷前及當時的情況,稱為逆行性遺忘。CT檢查無陽性發(fā)現。

  腦挫裂傷:意識障礙是最突出的表現,顱內壓增高與腦疝的癥狀,腦干損傷是最嚴重的特殊類型。

  顱內血腫:

  1硬膜外血腫(EDH):

  ①意識障礙,典型的意識障礙是在原發(fā)性意識障礙之后經過中間清醒期,再度出現意識障礙,并漸次加重;

  ②顱內壓增高及腦疝的表現:血腫側瞳孔散大,對側肢體偏癱

  1硬膜下血腫(SDH):

  ①急性硬膜下血腫:原發(fā)性昏迷時間較長,中間清醒期不典型,顱內壓增高及腦疝的癥狀多在1~3日內進行性加重

  ②慢性硬膜下血腫好發(fā)于老年人,大多有輕微外傷史,有慢性顱內壓增高的癥狀,可有智力下降,記憶力減退和精神失常。

  3腦內血腫(ICH):以進行性加重的意識障礙為主,若累及重要腦功能區(qū),可出現偏癱失語癲癇等局部癥狀。

  硬膜外血腫(epiduraihematoma,EDH)是指出血積聚于顱骨與硬腦膜之間。硬膜下血腫(subduralhematomaSDH)是指出血積聚在硬膜下腔,是最常見的顱內血腫。

  腦內血腫(intracerebralhematomaICH)有兩種類型:淺部血腫和深部血腫。

  基本藥物知識:

  1、應用脫水劑的注意事項

  2、滴速的計算

  顱骨缺損需行顱骨修補成形術

  顱骨缺損是顱腦損傷病人傷后及術后較常見的并發(fā)癥,由于腦組織失去了正常顱骨的屏障作用而易受傷,且顱骨缺損能引起各種癥狀和影響外觀,常需行顱骨修補成形術。

  顱骨缺損局部常因勞動和體位的關系,凸出或凹陷,骨窗邊緣的腦組織反復受損。顱腔是一個密閉的容器,顱骨缺損后,顱腔的密閉性受損,腦組織受大氣壓的影響,發(fā)生移位。開始有脹痛,患者可有頭痛、頭昏、焦躁不安、憂慮、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長此以往成年人可出現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語言障礙,肢體活動不靈。腦膜-腦瘢痕形成時可伴有癲癇。長期顱骨缺損有腦膨出時,腦組織可萎縮及囊變,小兒易出現智力低下。章丘市中醫(yī)醫(yī)院腦科李憲峰顱骨修補材料有自體骨、金屬代用品(現多用鈦合金網)、有機物材料(骨水泥、有機玻璃等)。

  顱骨修補手術指征:

  1、顱骨缺損直徑在3cm以上;

  2、局部癥狀體征明顯或引起頭痛、恐懼等顱骨缺損綜合征;

  3、缺損部位有礙美觀。建議在顱腦損傷術后3~6個月時進行顱骨修補成型術。

  蛛網膜下腔出血為什么要做腰椎穿刺治療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各種原因所致血液積聚于蛛網膜下腔。蛛網膜下腔出血積存將可能導致腦血管痙攣、神經損害和腦水腫,并由此引起長時間頭痛、頭暈,甚至出現腦積水等嚴重并發(fā)癥。

  腰椎穿刺腦脊液引流術是一項有效的治療措施。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減輕腦血管的痙攣和腦水腫。

  2、減少血液中分解的毒性物質對腦神經組織的損害。

  3、減輕頭痛、頭暈等臨床癥狀,從而減輕病人痛苦。

  4、可防治蛛網膜下腔粘連,減少傷后腦積水、硬膜下積液等后遺癥。

  5、減少傷后癲癇的發(fā)病率。

  明確顱內壓的高低和蛛網膜下腔的出血程度,指導臨床用藥。

  操作時機與方法:在傷后2~3天病情趨向穩(wěn)定后,每日或隔日做腰椎穿刺放出適量腦脊液,直至腦脊液變清。可促進出血吸收,有利于病情快速恢復。

  顱腦損傷急救常識

  送醫(yī)院前讓病人平臥,去掉枕頭、頭轉向一側,防止嘔吐時食物吸入氣管而致窒息。病人嘔吐、口腔內有血液或分泌物較多時,要讓病人側臥,更不要捏人中或搖動頭部以求弄醒病人,這樣反會加重腦損傷和出血的程度。頭皮血管豐富,破裂后易出血,看來很狼狽,但只要用一塊紗布用手指壓住即可。

  顱底骨折的治療護理常識

  顱底骨折常伴有腦脊液耳漏或鼻漏,由于蛛網膜下隙于外界相通,易發(fā)生顱內感染,因此治療和預防感染尤為重要。治療以應用抗生素為主。患者應采取患側臥位,根據自覺癥狀適當抬高床頭15~30°,防止漏出液體逆流到顱內。保持鼻腔及耳道清潔、通暢,嚴禁堵塞和沖洗。定時用生理鹽水棉簽擦洗后放無菌棉球以吸附漏出的腦脊液。CSF漏夜量大,要估計漏出量并記錄,并可調整頭位加以控制。腦脊液鼻漏時,嚴禁從鼻腔吸痰及插胃管。嚴禁摳鼻、擤鼻。

【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必考知識點】相關文章:

2017年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必考知識點匯總06-10

2017婦產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必考知識點匯總09-22

2016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常見疑難知識點07-11

2017年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重要知識點09-08

2017年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疑難知識點07-03

2017年內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必考知識點匯總06-13

2017年婦產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必考知識點匯總08-31

2016年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常見疑難知識點09-03

2017年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常見疑難知識點精選08-22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日本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亚洲七月丁香婷婷婷综合 | 亚洲伊人成大香线蕉99综合 | 亚洲h片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国产看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