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大綱

時間:2024-08-26 07:09:30 民間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大綱

  舞蹈藝術是一種實踐性的美育教育,是提高高校學生素質的一種有效途徑,對大學生來說是一種素養(yǎng)性教育,也是一種知識性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吨袊褡迕耖g舞》是中國舞蹈教育的基礎訓練課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訓練課共同承擔著培養(yǎng)舞蹈藝術人才,傳承中華民族先進文明的天職。

《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大綱

  一、高師學習《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現狀及目的

  對于年輕人一般都傾向于比較現代的街舞、現代舞,因為他們可以在舞動的瞬間激發(fā)他們身上絢麗的光芒,反映出十足的朝氣與內在氣質,讓他們感受到舞蹈的魅力。而傳統(tǒng)的民族舞蹈內容單一,教學方式古板,很難讓青少年產生興趣;再加上近些年高師舞蹈專業(yè)的生源整體質量偏低,素質不高,學前基礎參次不齊,有好有壞,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我國固有教育體質形成的歷史原因和舞蹈專業(yè)招生考試的特殊性、人為化,形成了以往是過多教一些簡單、膚淺的舞蹈組合,以為舞蹈不用學太難,了解就可的錯誤觀念。時代在飛速變幻,這樣的教學已不能適應現在的教育發(fā)展了,所以要改進對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采取多元、綜合的方式在不改變其風格的基礎上結合一些現代元素,針對學生進校后不同的專業(yè)素質進行整合,開展民間舞蹈教學。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舞蹈素材,為今后的舞蹈創(chuàng)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如何針對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改革

  1、選擇適合的教材,內容應針對舞蹈的內涵教授

  通過漢、藏、蒙、維、鮮以及云南花燈、膠州秧歌、安徽花鼓燈這八大民族為教學內容,采用以綜合課、單元課為主,劇目排練以及劇目賞析課為輔的教學方式。首先在綜合課程中讓學生對整個民族民間舞蹈有個大范圍的認知,初步了解各個民族民間舞蹈風格和各個民族習俗。

  通過單元課有目的針對某個民族,讓學生了解這個民族民間舞蹈的核心元素是什么,不同的組合練習表現何種風格特點、有何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動作基本韻律特點等,并要求學生學會記筆記。如:藏族舞蹈最具代表性的體態(tài)是腰部和胯部的“懈”,這一體態(tài)特征與藏民生活、勞作、服飾穿戴以及審美情趣息息相關。由于海撥高、高寒缺氧,氣候惡劣而帶來生活的困境,老百姓需長年穿寬大的藏袍、厚重的藏靴;腰間愛扎掛滿配飾的寬腰帶;生產勞動時要背水、背牛糞等,這些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習慣都形成了藏族人民身體前傾,腰部拉長的體態(tài)特征,使得藏族舞蹈的腰部的“懈”和“撐”成為一個典型特殊的民族符號;緝热菔翘咛げ糠帧⒛_上的步伐及協(xié)調;弦子部分,重點是靠步與撩步及膝蓋的屈伸。要強調用腰部帶動的韻律意識及藏舞中柔中帶剛的特點。

  在單個民族舞蹈的教學中就采取元素——動作——短句——組合——片斷的形式逐漸加強難度,增強理解及表現。

  2、加強鑒賞能力,提高審美素質

  學生的審美意識較強,教師應把這種審美意識引導和啟發(fā)到民舞的教學中來,讓舞蹈與文化相結合。通過劇本賞析課,欣賞大量藝術作品,讓學生在欣賞作品后進行一定的評論和賞析,再結合教師的講解,讀懂作品的意境,分析此劇目是如何處理,進行層次劃分的,從而達到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讓自己內心情感與該作品產生共鳴,從而引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作沖動。

  3、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從事高師的舞蹈教師要有所區(qū)別,不是培養(yǎng)專業(yè)舞蹈演員而是要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能跳會教,具有一定素養(yǎng)的專業(yè)舞蹈教育工作者,形成自己院校所特有的教學風格,對學生要進行舞蹈教學法的實踐階段,首先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上就要起到一定的示范性作用。

 、龠\用直觀形象教學。借助民族舞蹈藝術中鮮活的藝術形象來感染學生,讓學生由被動理解到主動接受,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方式把民間舞蹈課上得具體生動,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美感。

 、谶\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精心創(chuàng)設審美情境,提高審美感受力?筛鶕煌褡宓奶厣暗乩憝h(huán)境、人文特征的不同來加以區(qū)分創(chuàng)設,以各民族舞蹈美、智、趣的特點來縮短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距離,運用多種手段來向學生揭示不同民族舞蹈的藝術形象。學生置身于舞蹈藝術情境中,用心去體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從而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

 、圻\用情感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參加意識。教師通過美的肢體語言激發(fā)學生情感,喚起情感共鳴,使學生精神上受到陶冶,不僅要打動視聽,更要打動心靈。合理的情感激勵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得到極大的美感享受,還會對學習民族舞蹈產生極大興趣,讓學生始終保持自覺能力的積極狀態(tài),使“要她跳”變成“她要跳”,使“苦學”變成“樂學”,進爾產生持久學習舞蹈的動力。

  學生耳聞目睹,在今后的教學工作崗位上就能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4、以我為主,博采眾長

  民族舞蹈的訓練,雖與古典、芭蕾、現代的訓練方法不同,但仍要以身韻“擰、傾、圓、曲”,芭蕾的“開、繃、直”,現代舞的“何松何緊”為先決條件,在柔軟度、能力及表演方面有共性,只是民族特點不同。如在訓練中所強調的風格、所貫穿的韻律、所注意的部位、所應用的方法等。所以對于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改革,必須貫徹“以我為主,博采眾長”的原則,多吸收其他舞種的優(yōu)點,通過“化合”作用加以發(fā)展,以豐富課堂的訓練。

  三、實踐出真知,極大增強各方面能力

  1、通過學習不同民族風格的劇目排練課程,參加各種社會演出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興趣和能力,讓學生通過實踐熟悉舞臺,掌握舞蹈表演的基本方法、技能以及劇目排練的流程,要防止在教學中只注重傳授動作的規(guī)范性而忽視講解感情表達與動作間的關聯等誤區(qū),同時還要努力克服以往在劇目表現中只關注表演而忽略教法和編創(chuàng)知識等問題。

  2、采取開放式多樣性教學,摒棄以往封閉的課堂教學模式,把大自然與社會作為舞蹈課堂,讓舞蹈貼進時代表現生活。只有深刻體會我國各民族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舞蹈風格,才能更清晰準確地勾勒出精致的畫面。創(chuàng)造性是舞蹈發(fā)展和豐富的動力,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為了學生在以后可能從事的舞蹈編排工作中能夠充分發(fā)揮其作用,教學生不要單純模仿動作,在完成基本功學習之后,鼓勵提倡學生敢于根據時代特點創(chuàng)新編排舞蹈,進入藝術實踐過程。讓學生有足夠空間去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舞蹈教學做到“寓教于樂”。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舞蹈藝術在新時代的發(fā)展逐漸走向舞蹈本體的主體化、詩化、內在心靈化、內涵意蘊的深刻化和形式的多元化。這就要求舞蹈教師更要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見解及藝術主張,在教學改革與實踐中,不斷總結、學習,用廣博的知識進行多方面的探索;借鑒、擴展,極大的發(fā)揮個人的獨創(chuàng)性,做到與眾不同;而學生又學有所得,那才達到了真正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楊娟娟,淺談民族舞蹈學習、表演中的文化特點大眾文藝,2010(10)

  2、李煒,任芳,中國民族民間,舞本科教學的現狀與思考,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0,(4)

  3、黃琳,三所院校《中國民族民間舞》教材建設的思路與方法探析,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10,(1)

【《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大綱】相關文章:

中國民族民間舞的技巧03-15

中國民族民間舞的發(fā)展06-29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10-16

中國民族民間舞是什么05-29

中國民族民間舞作品的特點03-28

淺談中國民族民間舞作品的特點04-03

中國民族民間舞“創(chuàng)設情境”的訓練01-24

論中國民族民間舞作品風格03-22

中國民族民間舞的文化結構與技巧03-30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精品在线第1页 | 在线观看精品高潮 | 亚洲区国产精品精品 | 久久国产中文字幕 |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悠悠久久琪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