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練習題及答案
在各個領域,我們最熟悉的就是練習題了,多做練習方可真正記牢知識點,明確知識點則做練習效果事半功倍,必須雙管齊下。你知道什么樣的習題才是好習題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練習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練習題及答案 1
一、單項選擇題
1.人的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表明了個體的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異性
【答案】B。解析:略。
2.下面情況發生了學習的是( )。
A.小李從亮處走進暗室,視力顯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氣變得暴躁
C.小張服用興奮劑后百米賽跑奪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餅干
【答案】D。解析:ABC項都屬于本能。
3.( )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A.政治經濟制度
B.科學技術水平
C.生產力水平
D.文化發展程度
【答案】C。解析:教育要擴大規模和加快速度,必須有足夠的人、財、物的投入,而這些只有在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后才能實現。
4.學校教育的基礎是( )。
A.學生
B.班級
C.知識
D.課程
【答案】D。解析: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
5.“理想和未來”是人生哪個階段的重要特征。(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答案】C。解析:“理想和未來”是青年期的重要特征。青年期是個體身心發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
6.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這種差異是屬于( )。
A.能力的量的差異
B.能力的質的差異
C.能力發展水平的`差異
D.能力發展速度的差異
【答案】A。解析:由于能力的量的差異,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
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反映了對人的發展有重要影響的是( )。
A.環境
B.遺傳
C.教育
D.主觀努力
【答案】A。解析:環境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
8.教育與教學的關系是( )。
A.部分與整體
B.后者包括前者
C.整體與部分
D.前者包括后者
【答案】C。解析:略。
9.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發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經過多次的培養或矯正訓練,不能操之過急,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律
B.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發展的規律
C.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的規律
D.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規律
【答案】A。解析: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律要求在品德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中不要操之過急,要經過多次的培養和矯正訓練。
10.區分一個測驗的可靠程度的是( )。
A.效度
B.信度
C.可靠度
D.區分度
【答案】B。解析:本題是考查信度的定義。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練習題及答案 2
一、單項選擇題
1.“水漲船高”屬于( )
A.形成性評價
B.相對性評價
C.絕對性評價
D.總結性評價
2.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是( )
A.赫爾巴特
B.杜威
C.凱洛夫
D.夸美紐斯
3.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猜想或假設,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學習方式是( )
A.自主學習。
B.創造學習。
C.探究學習。
D.合作學習。
4.( )是以教育目的為指導思想,以“學生守則”為基本依據,對學生一個學期內在學習、勞動、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結與評價。
A.全面總結
B.操行評定
C.個別教育
D.專題總結
5.( )認為,人的發展等于遺傳與環境的乘積。
A.華生
B.霍爾
C.吳偉士
D.施泰倫
6.“拔苗助長”違背了( )的教學原則。
A.啟發式
B.循序漸進
C.因材施教
D.直觀性
7.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前進的動力是( )
A.共同的奮斗目標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級內部的矛盾斗爭
D.共同的活動
二、簡答題
1.簡述小學班級活動的基本途徑。
三、材料分析題
1.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某中學的班主任張老師非常重視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為此,他為本班學生開設了關于學習方法的講座,從理論上講授各種學習方法,并對講座內容進行書面考試。一個學期結束之后,該班學生能夠背誦出各種學習方法的內容,但學生們各門功課的考試成績并沒有提高。
請運用學習心理的相關知識對該案例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略。
2.B【解析】略。
3.C【解析】題干描述的是探究學習的內涵。
4.B【解析】題干描述的是操行評定的.概念。
5.C【解析】美國心理學家吳偉士(武德沃斯)認為,雖然兒童的發展是其遺傳和后天環境共同影響的結果,但這兩種因素在兒童的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與施泰倫的觀點不同的是,他認為,人的發展等于遺傳與環境的乘積。
6.B【解析】略。
7.A【解析】共同的奮斗目標是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前進的動力。
二、簡答題
1.(1)要注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2)要注意與學生的品德教育相結合;(3)要注意與班級的實際情況相結合;(4)要注意與各級學科相關知識的結合;(5)要注意與各類節假日和紀念日結合。
三、材料分析題
。1)張老師的出發點是為了教會學生學習策略和方法,但是沒有收到效果,這主要是因為沒有把握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原則和方法。
(2)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訓練應注意遵循以下原則:①主體性原則,指在學習策略教學中應該發揮和促進學生的主體作用。張老師只是開設了關于學習方法的講座,從理論上給學生講解了各種學習方法,而沒有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②內化性原則,指學生能夠不斷實踐各種學習策略,逐步將其內化成自己的學習能力。張老師僅僅是講授各種學習方法,而沒有給學生練習時間,因此學生不能夠將其講解的學習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方法。③特定性原則,指學習策略一定要適合于學習目標和學生的類型。張老師沒有對學習方法進行深入了解,因而沒有強調不同類型的學生應該適合什么樣的學習方法。④生成性原則,指在學習過程中要利用學習策略對學習的材料重新進行加工,產生某種新的東西。張老師在講解學習方法之后,僅僅是對講座內容進行書面考試,并沒有讓學生對學習材料進行重新加工,因而才會導致學生的成績沒有變化的結果。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練習題及答案 3
一、單項選擇題
1.在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中,主導性的因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內容
2.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 )
A.《學記》
B.《論語》
C.《大學》
D.《中庸》
3.義務教育具有明顯的( )
A.時代性
B.經濟性
C.強制性
D.創新性
4.“人實際上因為生活在社會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青一代系統地社會化!边@句話體現了( )
A.個人本位論
B.社會本位論
C.教育社會化
D.實質教育論
5.下列關于學科中心課程理論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學科中心課程理論包括結構主義課程理論、要素主義課程理論和永恒主義課程理論
B.要素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萊,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是布魯納,永恒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是赫欽斯
C.永恒主義教育又稱傳統主義教育、保守主義教育
D.結構主義課程理論與活動課程理論存在著本質的差別
6.力求成功者傾向于選擇成功概率為( )的任務。
A.25%
B.50%
C.75%
D.100%
7.溝通能力和解決糾紛能力屬于( )
A.認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8.要打開一個三位數組成的密碼鎖,可以從000、001、002逐一嘗試直到998、999,最終便會找到一個正確答案。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是( )
A.推理式
B.算法
C.演繹式
D.啟發式
9.小明在學習了哺乳動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動物之后,得出虎是胎生的這一判斷。小明的這種思維形式是( )
A.抽象概念
B.關系判斷
C.歸納推理
D.演繹推理
10.在品德形成的認同階段,個體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試圖使自己在態度和行為上( )
A.與他人基本相同
B.與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認可
D.與他人思想接近
二、材料分析題
1.課堂上,張老師讓各組組長把作業發下去,她特意留意了“差生”王凱的表情,發現他并沒有像以往一樣放下作業就去玩,而是興奮地東張西望,想和同學表達些什么。張老師這次在他的作業上批了一個“優”字,還寫了一句評語“你進步了”。張老師沒想到,這一句表揚,竟然換來了這么燦爛的笑容,她很欣慰。
在以后的作業上,張老師每次都會寫一些鼓勵的話,如“這次寫得真好,有沒有信心連得五個“優”,等等。后來,她發現王凱寫作業變得積極了。班里的同學們都更愛學習了,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張老師采用了什么評價方式?
(2)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關于評價對學生發展的作用,談談張老師的這種做法有哪些意義。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其中,教育者是主導性的因素。
2.B【解析】略。
3.C【解析】義務教育是指依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具有明顯的強制性。
4.B【解析】題干的描述出自涂爾干,體現了社會本位論的教育目的觀。
5.C【解析】要素主義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出現的與進步主義教育相對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稱傳統主義教育、保守主義教育。
6.B【解析】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獲取成就,即通過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自尊心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成功概率為50%的任務是他們最有可能選擇的。
7.C【解析】社交能力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如溝通能力、解決糾紛的能力等。
8.B【解析】算法策略是將所有可能的針對問題解決的方法都一一列舉出來并進行嘗試,直到最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9.D【解析】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特殊或具體的推理過程。
10.B【解析】認同,即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規范,并試圖與之保持一致。
二、材料分析題【答案要點】
1.(1)材料中的張老師采用了發展性評價。
(2)材料中張老師這種做法的意義在于:
、儆欣诖龠M學生達到目標,而不是檢查和評比。發展性學生評價所追求的不是給學生下一個精確的結論,更不是給學生一個等級或分數并與他人比較、排隊,而是要通過對學生過去和現在狀態的了解,分析學生存在的優勢和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達到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材料中張老師的做法促使王凱的學習成績在原有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②發展性評價更加注重過程,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學生的發展是一個過程,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樣要經歷一個過程。發展性學生評價強調在學生發展過程中對學生發展全過程的不斷關注。它既重視學生的現在,也要考慮學生的過去,更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因此,發展性學生評價強調通過在學生發展的各個環節具體關注學生的發展來促進學生的發展。材料中在王凱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地給予關注和鼓勵,促進了王凱的長期發展。
、郯l展性評價關注個體差異,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發展性評價強調要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建立“因材施評”的評價體系。具體來說,就是要關注和理解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尊重和認可學生個性化的價值取向,依據學生的不同背景和特點,運用不同的評價方法,正確判斷每個學生的不同發展潛能,為每個學生制訂個性化的發展目標和評價標準,提出適合其發展的具體建議。材料中張老師在特別觀察王凱之后,根據其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運用了個性化的評價標準,促進了王凱的個性發展。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練習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最新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備考模擬試題及答案10-30
最新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復習備考習題及答案08-18
2017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備考模擬練習題及答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