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舞身韻教學的法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古典舞身韻教學法則
一把扇子,一條綢帶,舞出來的是不一樣的韻律,這就是中國舞蹈的精彩之處。那么古典舞的身韻法則是什么?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古典舞身韻教學法則1
01、“心里沒有,身上白走”----是強調動作時意念、感覺的重要性。
02、“滿、趕、閃”----指動作中要分清“平均節奏、符點、切分”。
03、“立如松、動如風、靜若處子、動若脫兔”----比喻靜止時要心態穩重、動作時要敏捷靈活。
04、“慢而不斷、快而不亂”---要求慢板動作中連貫圓潤,快速動作要干凈利索。
05、“移帶手、含讓手、腆推手”;也可稱“身讓手、胸去推手”----強調動作過程中哪里主動、哪里被動,如“云間轉腰”。
06、“剛而不拙、柔而不懈、韌而不僵、脆而不浮”----強調“陽剛”和“柔韌”型的動作。
07、“形已止、意無窮、動已靜、神未止”----要求動作中要有延伸感。
08、“行云流水、藕斷絲連、點中有線、線中有點”----形容動作中要流暢通順、連綿不斷、節奏分明。
09、“矯若游龍、形如旋風”----比喻古典舞動作中“圓、游、變、幻”的感覺。
10、“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形合、形與神合”----形容動作要從內到外的感覺。
古典舞身韻教學法則2
1、身法
(1)單山膀、踏步位
(2)雙山膀、丁字步位
(3)順風旗、大踏步位
(4)雙托掌、踏步蹲
(5)托按掌、踏步位
(6)山膀按掌、弓箭步位
(7)斜托掌、丁字步位
(8)提襟按掌、踏步位
(9)小五花(不轉身、帶轉身)
(10)云手(不轉身、帶轉身)
(11)大刀花(不轉身,帶進、退轉身)
(12)雙盤手(不轉身,帶進、退轉身)
(13)雙晃手(小、中、大,帶轉身)
(14)搖臂(向前、向后,帶轉身)
(15)穿腸刺背(不轉身、帶轉身)
(16)云肩轉腰(不轉身、帶轉身)
(17)燕子穿林
(18)青龍入水
2、步法
(1)慢進步
(2)慢退步
(3)圓場(慢速、快速)
(4)花梆步(女,前、后、左右、原地)
花梆步(男,左右)
(5)錯步(女,慢速、快速)
錯步(男,快速)
3、要求:
1、身法與步法動作在表演中都含有溫柔與剛健的雙重性格。可以選用抒情慢板或奔放的快板樂曲伴奏。
2、首先,將身法與步法中(2)至(8)項動作組合練習,以掌握手、腿、身、法、步的規律和韻律。
3、將身法、步法的動作與練腰、大踢腿、基本舞姿、旋轉、翻身、跳躍等結合起來一起練習;并可組成綜合性組合動作,這種練習可以使舞姿的風格更為鮮明。
古典舞身韻教學法則3
1、女:蘭花掌
動作:大拇指與中指指節微貼,使虎口自然與手掌合攏,形成以中指為主要用力點,帶動其余3指指尖上翹的形態。
2、男:虎口掌
動作:虎口撐開,四指自然而松弛地并攏,用力意識集中在指尖,形成指尖微向上翹,手掌成渦形的形態。
3、女:蘭花指
動作:大拇指與中指松弛地相搭連,形成O狀,同時,食指伸出上翹,其余兩指松弛地與中指并攏,形成秀麗的指形,是為蘭花指。
4、男:劍指
動作:食指與中指并攏且挺直,力貫指根、指尖,并以折腕之力使指上翹,其余三指,以拇指與無名指虛搭緊挨為形,是為劍指。
5、女:拳形
動作:拇指與食指相搭貼,食指與其余三指依次相握,形成拳形。
6、男:拳形
自食指起的四指合攏握緊,大拇指貼在食指上,手腕微向里扣,形成拳形。
7、按掌
以女蘭花掌、男虎口掌之形,將手臂放置于胸腹之間的位置,成圓弧形、沉肘,是為按掌。
8、托掌
男、女各以虎口掌和蘭花掌之形,將手臂向上撐直成圓弧形置于額頭前上方,是為托掌。防止動作成型時折腕。
9、提襟
男、女以各自的拳形,手臂成圓弧形,置于身體的側斜前方,其位置大體與身體的胯部持平,是為提襟。
10單山膀
女:以蘭花掌形將手臂成圓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為單山膀。
11、雙山膀
男:以虎口掌形將雙臂成圓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為雙山膀。
12、前點步山膀托掌(順風旗)
13、大掖步攤揚掌
14、踏步蹲沖掌(女)
15、弓箭步擰身沖掌(男)
16、雙展翅
17、平肩手
【古典舞身韻教學法則】相關文章:
古典舞身韻教學的法則08-13
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06-25
古典舞身韻的教學過程11-02
古典舞教學的身韻訓練思考08-11
古典舞的身韻審美08-25
古典舞身韻審美09-02
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審美與教學10-15
古典舞身韻教學口訣10條06-11
古典舞身韻及其審美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