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基本常識

時間:2020-10-21 19:54:59 對聯 我要投稿

楹聯基本常識

  楹聯的術語

  楹聯俗稱對聯、對子、聯語等,原指懸掛在楹柱上的楹聯,后來發展為對所有的對聯的一種雅致的稱呼。楹聯的構成及其常用術語有:

  上聯:指楹聯的前半部分。一副楹聯由兩個字數相等的部分組成,古人稱先為上,故先書的部分為上聯。上聯一般以仄聲字結尾(也有極少用平聲字者)。其張貼、懸掛、鐫刻的位置,應在讀者面對方向的右側。上聯又稱出句、上支、上比、對公、對頭、上句等。

  出句:也叫出對,指先出而令人后對的句子,多用于應對。一般指上聯,但根據收尾字平仄聲判斷,有的則為“下聯”,如出句“三光日月星”(平聲尾,應是下聯)。

  下聯:楹聯的后半部分。一副楹聯由兩個字數相等的部分組成,古人稱后為下,故后書的部分為下聯。下聯一般以平聲字結尾(也有極少用仄聲字者)。其張貼、懸掛、鐫刻的位置,應在讀者面對方向的左側。下聯又稱對句、下支、下比、對母、對尾、下句等。

  對對:一是指后對的半副楹聯。為應對中常用語。多為下聯,個別時為上聯。二是指對成句子之意,前一“對”字為動詞,組成動賓結構的詞語。

  全聯:即完整的一幅對聯,也稱為上下聯。

  半聯:即半副楹聯,指只有上聯,或只有下聯。產生半聯的原因,一是歷史久遠,其中的半副聯實物下落不明,而又不見原文記載;二是有影響的絕對,尚未征得好的對句。

  單聯:一是指半聯(即上聯,或下聯);二是與套聯相對,稱一副聯為單聯。常江《中國楹聯譚概》:“上聯(出句)、下聯(對句)合為一聯,表述一個完整的意思,可稱之‘單聯’”。

  套聯:由兩副以上楹聯構成的內容相關、字數相等、同時用于同地的.一組楹聯。常江《中國楹聯譚概》:“在某些情況下,作者難以用一副楹聯把意思說完,不得不同時創作兩副或兩副以上的單聯。我把這種現象叫做‘套聯’。”如清人王續曾為北京“天源醬園”四字“作注”:“天高地厚千年業,源遠流長萬載基,醬佐鹽梅調鼎鼐,園臨長安勝蓬萊。”這實為一組套聯,即“天高”句、“源遠”句為一聯;“醬佐”句、“園臨”句為另一聯。

  支:一源分流曰支。楹聯分為兩支,上聯稱上支,下聯稱下支。

  比:本指并列部分,在楹聯中可表示為“支”,即上聯或下聯。

  副:即一對、一套之意。楹聯以副計量,上下聯(全聯)合稱“一副楹聯”。

  言:指每一句的字數,一個字為一言。楹聯以上聯(或下聯)的字數計算,如“愿聞己過;求通民情”為四言;“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為七言。長句,尤其是長聯,一般稱字,而不論言,如昆明大觀樓長聯稱百八十字聯,而不稱九十言聯。

  扁:通“匾”,同“額”,常連用稱匾額。

  顏:即題匾額處,門楣。

  額:指懸于門屏之上的牌匾。

  幛:用于喜慶、哀挽等場合的交際禮品,有喜幛、壽幛(祭幛、祭軸)等。以整幅的絲綿織品為之,上題綴文字,一般不要求與聯相配。

  橫披:指長條形的橫幅書畫,其軸在左右兩端,相當于橫額,常與春聯配合使用,多為紙制,亦稱橫幅、橫、橫頭。

  虛額:不直書地名,或用典,或擬景,更具文采的橫額,如南昌滕王閣的“仙人舊館”,《紅樓夢》中的“有鳳來儀”、“杏簾在望”等。

  實額:直書該處地名、店名的橫額,如“黃鶴樓”、“同仁堂”等。

  句腳:又稱“聯腳”,多分句組成的楹聯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稱為“句腳”,最后一個分句的尾字成為“聯腳”。上下聯各有一句的楹聯,尾字一般稱為聯腳。

  (二)、楹聯的常見形式

  1、就對仗的手法來看,楹聯的對仗大體上有以下幾種:

  工對:也稱嚴式對。即上下聯的文字、語句對仗十分工整、貼切。要求詞性相當,節奏相同,結構相似。如:“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聯中“藍”對“滄”均為顏色詞,“田”對“海”均為地理名詞,“日”對“月”均為天文名詞,“暖”對“明”均為形容詞,“玉”對“珠”均為珠寶名稱,“生”對“有”均為動詞,“煙”對“淚”均為名詞,上下詞性相對十分嚴格。

  寬對:相對于工對而言,聯中的絕大部分對仗工整。寬對與工對無明顯界限,一般認為,半對半不對就屬寬對,即詞性相同、句法結構相同就可以了。但寬對夜不是無線地寬,至少要上下聯句子相同,字數相同。

  當句對:也稱句中對、自對。楹聯不但要做到上下相對,有的多句聯(或長聯)本句之內前后也相對。它不但可以解決在某些詞語求對時遇到的困難,而且可使楹聯,特別是較長的聯對靈活多變,產生抑揚頓挫的音律效果,如岳飛墓聯:

  將軍報國,宰相和戎,義憤動千秋,臣節無慚追壯繆;

  廟拓明朔,陵依霞嶺,馨香綿萬載,孤忠共喻有蘄王。

  聯中的“將軍報國”不僅對下聯的“廟拓陽朔”,而且還與本句的“宰相和戎”相對仗。下聯亦然。此種對句形式音韻感強。

  單句對:有的聯在本句中自對,但上下句卻不相對,我們稱之為單句對,如蘇州月駕軒聯:

  在山泉清,出山泉濁;

  陸居非屋,水居非舟。

  上聯句中“在山泉清”對“出山泉濁”,卻不能與“陸居非屋”相對,如結構得體,渾然一氣,符合單句對的要求,自然可以為用。

  借對:就是利用漢語的特殊特征,在一詞語同時具備兩種意義的狀態下,作者在聯中用的甲義,又借用它的乙義同另一詞相對,如:

  人近百年猶赤子;

  天留二老看玄孫。

  聯中在用“赤子”(初生嬰兒)和“玄孫”(曾孫之子)的甲義相對的同時,又借“赤”(紅色)和“玄”(黑色)的乙義相對。

  有的這種對仗不借語義而借語音,如:

  堯天舜日舒清景;

  晉水泉山映紫云。

【楹聯基本常識】相關文章:

橫山景區大門楹聯12-06

黎侯古城景點楹聯及牌匾內容09-27

禮儀基本常識12-26

美術基本常識08-08

健身基本常識08-06

地震基本常識01-27

速錄基本常識08-21

色彩基本常識10-01

三國旅游風光帶吳王臺楹聯09-16

餐桌禮儀基本常識12-26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国精产品二区 | 中文字幕一级理论片 |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 中文字幕1级精品视频在线 午夜性色福利网 | 亚洲男人的天堂色偷偷 | 色五五月影音先锋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