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主成分法的區域主導產業選擇評價
作者:吳傳清 楊威 周志平 劉春波 鐘晟
內容摘要:本文基于主成分法的評價結果,提出湖北省隨州市應以專用車及零部件制造業、電子信息技術產業、食用菌生產及深加工業為主導產業,并在規模及專業化、產業鏈完善、創新等方面積極促進,以期為提升區域主導產業的競爭力提供借鑒。
關鍵詞:主成分法 區域經濟 主導產業
區域產業結構功能分類理論認為,根據各產業間的關聯程度和方式,以及各產業在區域產業系統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區域產業結構系統可分解組合為主導產業、輔助產業和基礎性產業三類(見圖1),構成以主導產業為核心的區域三環同心圓產業結構模式(見圖2)。主導產業具有生產規模大、產業關聯效應強特點,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主導區域產業結構發展方向,帶動區域其他產業發展。本文以湖北省隨州市為個案,采用主成分法就區域主導專業選擇進行定量測度分析。
方法選取、模型構建和指標設計
。ㄒ唬┓椒ㄟx取
目前,學術界關于區域主導產業選擇評價研究已取得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蘇文才,1990;劉克利、彭水軍,2003;張明舉,2003;黨耀國,2004;李曉兵,2006;趙成柏,2006;柏昊,2007)。
研究工作的關鍵步驟為:一是設計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二是選取合適的分析方法,以構建評價模型。以往采用的評價指標體系多集中在經濟效益與效率、產業關聯、產業規模、技術進步、比較優勢、社會就業等方面,評價指標主要有需求收入彈性、勞動生產率上升率、比較勞動生產率、資金利稅率、產業推動系數、產業帶動系數、區位熵、綜合就業系數等;在新型工業化道路模式的導向下,又新增了產業構成、信息化程度、研發強度、廢棄物排放、工業“三廢”綜合利用率、創匯代價比、出口規模、出口依存度等評價指標。
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指標設計及模型運算方面大致相同,但在指標權重確定(即模型構建方法)上存在區別。學術界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模糊綜合評價法、灰色聚類分析法、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AHP)、主成分法、熵值法、直接主觀賦值等。
實證研究對比表明,如果樣本數據完整,那么嫡值法運用可信度較高;如果缺乏樣本數據,那么應采用層次分析法(AHP),可信度高于德爾菲法;如果樣本中含有大量的模糊數據,且同一層次指標個數較多,那么應先采用模糊聚類分析法分類,再用層次分析法(AHP)分別做各個子類的權重。
以上方法都是多指標體系評價,使用多指標體系評價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單項指標的局限性,提高評價的全面性和科學性,但這些多指標體系中很多指標之間又彼此相關。同時,如果人為地確定權重,簡單地加權合成,會導致對某一因素過高或過低的估計,使評價結果不能完全反映產業評價的真實情況。主成分法是利用降維的思想,將原來較多的指標盡可能壓縮、降維并盡可能多地反映原來資料信息的一種綜合評價方法。
在數據完整可得、軟件(SPSS)及方法成熟的條件下,主成分法相比其他方法顯得更加科學、客觀,評價結果也更加接近真實情況。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法評價隨州市主導產業。
。ǘ┠P蜆嫿
設原始變量為Xj=(X1j,X2j,K,Xn,j),對X作正交變換,令Y=ωX,其中ω為主成分交換矩陣,Y為主成分向量,且各分量Y=(Y1,Y2,K,Yk)互不相關。k為模型主成分的個數,n為原始變量的評價指標個數,k通常比n小。這樣新構造的模型就可以從Y的主分量中選擇主要成分,剔除對經濟過程影響微弱的部分,克服多因素之間的相關性,實現降維目的。
先根據多指標間相關系數,分別求出各主成分表達式;再以每個主成分量Yi的方差貢獻率αi作為權數,構建綜合評價模型。
畢業論文搜集整理:
【基于主成分法的區域主導產業選擇評價】相關文章:
基于分組主成分法的科技板投資價值分析03-21
基于區域的農業企業并購行為研究03-24
一種基于區域特性選擇與加權平均相結合的遙感圖像融合方法11-22
基于戰略管理的業績評價研究03-18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企業危機評價及決策研究02-27
關于區域公路網分析與評價03-28
區域文化觀念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的定量評價12-09
基于財務指標的主成分分析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