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分析工科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對集體主義教育影響的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工科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分析,結合輔導員對班級的評價,發現人際交往能力強的班級整體狀態良好,班級目標積極向上,管理輕松;人際交往能力均衡,離散系數小的班級凝聚力強;人際交往能力低的同學容易游離在集體外,并針對這些特點提出高校集體主義教育應增加人際交往能力培養鍛煉的內容,提高集體主義教育的成效。
關鍵詞:工科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集體主義教育
當代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一方面大學生處在一個注重人才、張揚個性的時代,導致一些人集體觀念淡化,同學關系淡漠,另一方面集體主義價值觀是凝聚民族精神、增強綜合國力的需要。大學生集體主義意識關系到祖國的發展前途和民族的命運變革,因此,加強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緊迫課題。
心理學理論認為團體的過程就是人際溝通的過程,了解人際溝通的理論有助于認識和把握團體發展的過程,進而有效引導團體發展。人際關系中的融洽、和諧、團結互助就是激發集體成員熱愛生活,關心他人的情緒體驗,孕育著集體主義情懷。
工科大學生學習任務繁重,學習課程思維嚴謹,更注重邏輯推理訓練,人文素養表達不夠豐富,開展集體活動容易顯現出活躍性和創造性的不足。在人際交往中不善表達,容易溝通不暢,這些問題都會影響集體主義教育的成果。因此,量性分析工科大學生交往能力對集體主義教育的影響,有針對性地進行完善集體主義教育方法,可以提高集體主義教育的適應性。
考慮到測試的信度和效度,比較國內外人際交往能力自陳量表后,選擇王軍編制的《人際交往能力調查問卷》作為測試方法,對某高校一個工科二級學院一至三年級進行測試,把同一年級同一專業的不同班級作為比較班級,稱為平行班,因平行班一般課程安排,任課教師、管理的輔導員都相同,班級氛圍只與班級成員相關,其他因素對集體主義教育結果影響差別不大,以此分析大學生交往能力對班級的影響。本測試共發放問卷1036份,回收問卷944份,男生占比85.7%。通過對數據進行對比,發現:
第一,在平行班級中,交往能力均數大的班級教師對班級的認可程度高,班級成員間相處融洽,相互認可,成員對班委工作支持,班級學風相對較高,學習成績相對較好,獲得獎學金人數較多。
以土木工程專業2015級三個班為例,三個班級數據統計如下:土木1511班均數為2.561;土木1512班均數為2.608;土木1512班均數為2.191。輔導員評價:土木1511班的學生性格整體偏內向,宿舍間的走動較少,基本處于各顧各或者說以宿舍為單位一起活動的狀態。此外,男女同學間基本無交流,班級凝聚力一般,學生的活動參與積極性一般。土木1512班大多數學生將學習成績看得較為重要,近三分之二的學生有在宿舍學習的習慣,為學習成績是平行班中最好的,班級三分之一的學生獲獎學金,在年級后30名的學生中,二班僅占4人,青共校通過人數13人。級班干部在班級中有較大的號召力,學生對于集體活動較為支持并積極配合,各種工作任務都是最快完成且效果好。土木1513班在學習方面表現最差,一半以上的男生對游戲或者體育運動較為著迷,導致沒有把足夠的時間用到學習上,6名學生收到學業警告(一學年累積掛科達24學分),而其他兩個班沒有,年級前十名中該班僅有1人,班級一半的學生學習成績處于年級的后30%。
第二,在平行班級中,離散系數小的班級,學生參加活動較為積極活躍,班級有一定的凝聚力。以工程力學2014級為例,班級統計數據對比如下:工力1411班的離散系數為6.223,工力1412班的離散系數為13.766。工力1411班整體學習成績不如工力1412班,補考學生是工力1411班多于工力1412班,完成老師安排的工作工力1412班好于工力1411班。但工力1411班學生活躍,學生經常集體一起行動,宿舍間相互走動,活動開展頻繁,較為積極,學生間相互認可程度高,班級有凝聚力;任課教師反映,工力1411班學生經常進出成群結隊,坐在一起容易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此結論在土木2015級三個平行班中得到驗證:土木1513班的離散系數小于其他兩個班,輔導員認為該班級的凝聚力高于其他兩個平行班。
在2016級新生入校時又對土木專業四個班進行數據采集,進行分析驗證。數據統計如下:
三個月后,輔導員對班級評價:土木1611班共有33名學生,上課狀態良好,參與活動較積極,共有約20人加入各類學生組織、社團等;土木1612班共有31名學生,入學后學生較適應,上課狀態良好,但出現違紀的學生較多,紀律意識較弱。學生參與活動較積極,共有約18人加入各類學生組織、社團等;土木1613班共有32名學生,入學后學生較適應,上課狀態良好,紀律意識強,班級凝聚力強。參與活動積極性較強,共有約15人加入各類學生組織、社團等;土木1614班共有32名學生,入學后學生較適應,上課狀態良好,參與活動較積極,班級凝聚力強,共有約15人加入各類學生組織、社團等。土木1613班均數高,離散系數小,班級凝聚力強,紀律意識強,班級活躍,目標清晰向上。結論得到證實。
原因分析:(1)交往能力均數高,說明班級整體的溝通能力趨勢較好,人際關系屬于親和狀態。人際交往能力較強的學生有示范效應,相互之間能有效交流,容易形成有效的班級目標,班級氛圍良好,班委能力相對較強,因此任務完成迅速,輔導員管理相對輕松。(2)離散系數低,說明同學間交往能力相當,人際關系屬于喜歡狀態。因此,成員間有共同話題,容易產生相同的興趣,感情交流豐富,相互認同感逐漸增強,班級凝聚力較強。但如果目標指引不明確,就不能形成有效的目標,導致無法完成任務,出現學習不佳的問題。
第三,極端值在班級的表現。在低極端值的學生中,游離班級的人數比例較高,以交通1311班為例:人際交往能力低于第一個四分位數的學生中,約70%的學生上課遲到、曠課現象嚴重,參加班級活動不積極,容易瞧不起同學,同學交流少,學習成績容易掉隊,容易沉迷網絡。人際交往能力高于第三個四分位數的學生多數為學生干部,不僅同學關系融洽,還能經常和輔導員、任課教師交流,主動接受老師的教育幫助,有自己的成長目標。
通過對工科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分析可以發現,增強高校集體主義教育的效果,應從以下方面完善集體主義教育內容,促進大學生的綜合發展,保障高校集體主義教育的順利進行。
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不僅能強化班級的整體溝通能力,同學之間投入更多的情感,增加彼此的吸引力,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形成強有力的班級凝聚力,而且能保證師生間的有效溝通交流,提高大學生接受集體主義教育的主動性。
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輔導,加強人文素養培訓,主動關注人際交往能力不強的學生,幫助人際交往能力弱的學生認識自我的不足,發現自己的情感需求,縮小成員間人際交往能力的差異,主動體驗集體的力量,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確保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的針對性。
關注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不僅能促進大學生個體綜合素質的提升,而且能提高集體主義教育的成效。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滿足了大學生的情感需要,獲得了與他人相互關心、共同成長的親密感,培養了責任、合作、公平競爭的意識,主動接納了集體主義教育,實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熊慶秋,左芳,孫憲剛.團體輔導活動設計的優化策略[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76-78.
[2]丁紹宏.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3]彭志斌,曹冬紅.高職院校輔導員平安校園建設中的積極作為[J].價值工程,2014(35):253-254.
[4]宋兵賓.加強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4.
[5]徐利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構建[J].群文天地,2012(18):262-262.
[6]盧敏浪.學分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對策[J].河南職技師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1(4):37-39.
[7]徐剛,裴雯.班級團體輔導在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改革與開放,2009(6):192-193.
[8]楊曉晨.當今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對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15.
【分析工科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對集體主義教育影響的論文】相關文章:
語言能力對英文寫作能力的影響論文05-15
理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路徑探索論文11-18
微博對新聞的媒體影響分析論文11-17
職校體育教育的影響與作用分析論文12-03
分析影響制粉單耗的因素理工論文11-18
房建施工質量影響分析論文11-17
企業可持續競爭能力及其影響因素分析03-23
保溫材料保溫能力對建筑節能性的影響論文11-15
影響大學生職業價值評價的因素分析12-10
影響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探討性論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