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我走過的教學誤區

時間:2024-09-25 10:09:01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課改下我走過的教學誤區

  筆者2005年參加工作,任職于普通高中擔任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工作,正趕上新課程改革,可以說我工作的5年是和新課程一起成長的。課改以來對高效課堂,如何提高課堂效益方面討論的文章很多,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無論哪一次的教育教學改革,有效性是大家的共同追求的,課程改革一開始就把對有效性的追求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另一方面,很多一線教師對新課程的理念理解不到位,缺乏經驗,對新的教學模式不適應,造成課堂教學形式化、低效化。而新課改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有五大基本理念,分別是提高信息素養,培養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關注全體學生,建設有特色的新技術課程;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實踐;注重交流與合作,共同建構健康的信息文化。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就因缺乏教學經驗,對新課改的教學模式理解不到位,掌握不深刻走過不少教學誤區。經過自己的反思現提出以下三點:
  誤區一:脫離教材
  筆者學校用的教材是教科版的《信息技術基礎》,翻開教材和原來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教材上對電腦上的操作步驟詳細講解,而新的教材上很少看到對電腦操作技術上的解釋,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學會用信息技術工具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這一改革對我們信息技術教師也是一個挑戰,在新課改實施初期,筆者和其他信息技術教師交流下來發現我們都不知道如何利用教材講課了。這是造成筆者走進脫離教材這個誤區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過分求新。為了給學生一個全新的課堂,筆者放棄了鉆研教材,而是自己在網絡上搜索相關材料,重組,這勢必造成知識點零散,教學重點偏差,教學效果差。
  新課程給我們教師一個新的觀念,一門課程不僅僅是教科書上的內容。但這并不是讓我們拋棄教材,教材是專家編寫的,有一定的權威性,教材的框架結構是非常科學的,我們教師應鉆研教材,以教材為平臺和依據,根據學生的基礎和生活實際去挖掘和開發合適的各種課程資源。
  誤區二:刻意追求教學情境
  通俗地講,教學情境就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營造一個教學環境,一個有價值、有意義的情境創設能給一堂課帶來活力,讓學生更樂意投入課堂,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新課改下我走過的教學誤區】相關文章:

走出生物新課改的認識誤區03-12

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論文04-26

新課改形勢下初中政治教學的策略11-17

淺談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英語教學論文11-29

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英語聽說課教學03-16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課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05-30

新課改環境下高中生物教學的進展與改革論文11-14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和高中地理銜接教學研究論文11-16

論新課改理念下高中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12-06

試論新課改背景下德育管理體系的構建03-18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国产爱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视频 | 亚洲成年网站青青草原 | 欧美精品一级高清手机在线 | 中文字幕乱偷免费视 |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