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釋解論文

時間:2024-08-21 10:54:27 地理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釋解論文

  1求同存異是研修的核心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釋解論文

  圍繞主題選擇和調整教學內容與策略并通過集體討論、反思改進、求同存異,是同課異構有別于一般聽課的關鍵。這一課例研修中,共經歷三次研討、三次改進過程。觀課過程中研修成員時刻觀察課堂、關注學生活動狀況,完成課堂觀察表并思考該課堂中哪些活動是低效甚至無效以及改進措施(見表2)。

  2提升能力是研修的目標

  研修成員圍繞主題比較兩堂課特色,交流彼此思考,既學習他人長處又指出存在不足。開課教師虛心聽取專家、同伴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重新備課再開課,研修團隊成員第三次觀課(見表3)。圍繞“活動”教學主題同課異構活動進行三次課堂觀察與思考,研修團隊對湘教版高中地理“活動”教學達成共識:①什么是有效的活動?活動的目的性、趣味性、探究性強,能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活動才是有效活動。②怎樣開展有效的活動?其一,研究課程標準,活動設計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其二,注意時間的合理安排和把握,教師要適度、適時干預,有目的地引導、點撥和更正,啟發學生更好完成學習任務;其三,對學生活動反饋注意開放性和生成性,充分利用課堂的生成性資源,使課堂教學更靈活生動。③怎樣處理教材的活動?根據課程標準大膽取舍整合,可調整順序、加大或減小難度甚至增加或舍棄等,形成“活動”教學的亮點和特色。本文來自于《地理教學》雜志。地理教學雜志簡介詳見

  3活動反思

  通過一系列同課異構研修實踐探索,認識同課異構研修與常規教研活動的差異,它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個體反思,實現研修一體化,真正體現教師個性和風格、教學差異,并在研修中共同探討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從而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教研組的成長建設,追求一種民主、開放、科學的教研機制,一種合作、坦誠、包容的學習文化。但有下列問題引起思索。主題確定是否合理關系到研修成敗。一次同課異構研修活動周期較長,從選課題、定主題到個人備課、開課、觀課、議課到再開課,一般需要兩至三周時間,一個學期僅四、五次左右。在活動次數、時間、精力都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根據年級段差異、不同教學內容合理確定研究主題在今后實踐中值得思考。觀課不可能面面俱到。

  研修團隊應有所分工,課堂觀察表設計至關重要,關系到課堂觀察的效率、課堂評價的全面性和科學性。觀察視角分成幾組、如何分工和設置觀察點、如何把觀察目標設置得更具體、科學,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改進。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釋解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育釋解論文08-06

語言哲學中的名稱理論釋解論文10-26

現代美術考生的主題創作釋解的論文10-13

通信網路由規劃技術釋解論文10-11

地方生態敏感性釋解06-26

地理環境與建筑文化相關性論文08-28

學術論文寫作驟全解09-26

醫學SCI論文發表流程全解08-20

論文化差異性與英文電影字幕翻譯策略07-16

畢業論文答辯技巧全解06-11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色色色色五月天亚洲 | 中文字幕永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 日韩v国产v亚洲v精品v |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观看 | 尤物国产在线精品三区蜜芽 |